地质环境影响 地质环境是一个系统2113,而且是一个5261具有大量物质、能量和4102信息流入、流出的开放式系统,具有整1653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的特征。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则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8.1.1 地质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紧密联系的,积极地与大气、水、生物圈相互作用着的岩石圈的接近地表的部分。地质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独立的环境系统,它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3种基本要素。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作用影响而发生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的质量发生不良变化或遭到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事件。按主要诱发因素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地质环境问题与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即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也称为人为地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中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的变化以及与其有关的地质作用和现象。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它。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图和生态承载力分级图,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上述两图进行叠加分析。分析结果如图7-17。不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地区占有的面积见表7-34。表7-34 不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地区占有的面积从表7-34中可知,三江平原地质环境质量是好的,但生态承载力是比较脆弱的。这就要求在三江平原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整体效应,实现三江平原可持续发展。图7-14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图图7-15 三江平原资源承载力指数图图7-16 三江平原生态承载力分级图图7-17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首先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特征将全省划分为鲁东丘陵地质环境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质环境区和鲁西北平原地质环境区,以县(市、区)为评价单元,评价结果见表4-19。表4-19 全省各评价单元县(市、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续表二、评价成果评述(一)地质环境质量差区主要位于鲁西北平原地质环境区的东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局部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质环境区的7个评价单元,占评价单元总数的5%,模糊综合指数值为4~5之间,为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其地质环境有以下特点:1)盐渍化面积率较高,盐渍化面积占全省盐渍化面积的57%,其中极重度盐渍土壤面积占全省极重度盐渍土壤的85.2%。2)森林覆盖率低,其中沾化县最低为1.3%,寒亭区最高为7.1%,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地质灾害较发育,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位于鲁东丘陵地质环境区北部、鲁中南山地丘陵地质环境区中部和鲁西北平原地质环境区局部地区的24个评价单元,约占评价单元总数的17%,模糊综合指数值在3~4之间,是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其地质环境特点如下:1)盐渍化程度较低,且盐渍化土壤主要为中度或轻度盐渍土。2)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沙化,还存在部分。
地质环境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质环境评价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适宜性的综合性评价。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依据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影响,按照“无问题(灾害)即优良”。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原则与方法 按照自然环境结构的一致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策的一致性以及保持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原则。运用最短距离法系统聚类的数学方法,选取指标时,既充分考虑到大区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又顾及亚区间的差异性和亚区内的一致性,并遵循充分反映地质环境问题和可操作性原则。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全省可划分为鲁东丘陵地质环境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质环境区和鲁西北平原地质环境区3个大区。一、评价目的与原则本次评价是进行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从理论上说,全面评价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好坏,应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的是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利的则是各种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当前环境地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即着重研究与地质环境恶化有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和防治。所以本次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从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影响方面,即从区域地质环境的劣势方面,按照“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进行评价。二、评价方法的确定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种因素的评价。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流程 本书中地质环境质量是用10个指标来表征的,每个指标等级又可用一个或多个定量或定性因子评定。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应该是各个指标评定等级用一定方法进行合理综合的结果,而各个指标等级是这样来评定的:当该指标只用一个因子表示时,由该因子数值的评定等级即是指标评定等级;如果某指标可用若干因子表示时,则应选定这些因子数值所评价等级中表征地质环境质量差者为该指标所评定等级。据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流程如图4-3所示。图4-3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流程图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崔峰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EQ=Environmental QualityEQA=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60年代来,世界各国开始注意EQA研究工作,美国在1977~1981年环境科学规划中曾多处提出开展EQA研究。美国、前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先后提出了用于7a64e78988e69d8331333433626564EQA的水平及变化的多种环境指数。1971年,在美国费城,美国科协主持召开了环境质量指标讨论会;1974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科学委员会在加拿大召开了EQ会议;1969年,美国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首次建立了EIA制度。此后,很多国家建立了EIA制度,EIA成了环境保护的热门领域。国内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陆续开展起来,大体经历了(1)初步尝试(1972-1976)、(2)广泛探索(1977-1979)、(3)全面发展(1979-1981)和(4)由现状评价转入环境影响评价(1981以后)四个阶段。我国十分重视EQA工作,1973年以来,开展了很多区域性EQA工作,其中著名的有北京西郊、东南郊EQA;南京城区EQA;官厅流域EQA;渤海EQA等。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EQA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