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图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的幅值代表什么 纵坐标的幅2113值代表信号的振幅强度,5261单位为分贝(dB),采用线性分度4102。在实际使用中,频谱图有三1653种,即线性振幅谱、对数振幅谱、自功率谱。线性振幅谱的纵坐标有明确的物理量纲,是最常用的。对数振幅谱中各谱线的振幅都对原振幅A作了对数计算(20logA),所以其纵坐标的单位是dB(分贝)。这个变换的目的是使那些振幅较低的成分相对高振幅成分得以拉高,以便观察掩盖在低幅噪声中的周期信号。自功率谱是先对测量信号作自相关卷积,目的是去掉随机干扰噪声,保留并突出周期性信号,损失了相位特征,然后再作傅里叶变换。自功率谱图使得周期性信号更加突出。扩展资料对数振幅频谱图的折线近似画法如下:1、根据幅频函数计算一阶极点和一阶零点,计算常数项A(0)。常数项对应对应的频谱图是一条平行于频率轴的直线,纵坐标为20lg(A(0))。一阶极点对频谱图的贡献是一条斜率为-20dB/十倍频的直线。一阶零点对频谱图的贡献是一条斜率为20dB/十倍频的直线。2、计算二阶零点和二阶极点。一阶极点对频谱图的贡献是一条斜率为-40dB/十倍频的直线。二级零点对频谱图的贡献是一条斜率为40dB/十倍频的直线。3、根据1、2中零极点的对频谱图的贡献画出对数振幅。
【图像处理】两幅图像幅度谱和相位谱替换,图像的相位谱包含了图像的更多信息,也就是说图像的相位谱更加重要。下面就通过几个试验,来说明这一点。
图像的傅立叶频谱图有何特点?用于分析图像有什么优势 地震信号经过滤波之后做傅立叶变换得到频谱图的相位谱的分析:1、描述一切动态信号的三大要素是振幅、频率和相位。地震记录的基本子波也可以用这三个要素进行描述。地层滤。
三角函数图象中的振幅指的是什么 振幅就是振动的幅度 也就是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比如 y=Asinx(A>;0)这里的A就是振幅公式是 A=(ymax-ymin)/2 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再除以2
图像的振幅谱、能量谱、相位谱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图像的方向是什么意思? 之前由于论文看得不仔细,给大家回答造成了很大疑惑,实在抱歉~,我重新说一下问题吧:我直接截取论文中…
在 MATLAB 下如何实现对一组数据振幅谱和相位谱 为什么我觉得我以前见过这个问题。数据是x(i),共N个点,采样频率是fsampledt=1/fsampledf=1/N/dtf=0:df:(N-1)*dfX=fft(fftshift(x))plot(f,real(X))plot(f,imag(X))
怎样在matlab中输出雷克子波 雷克子波及其振幅谱的matlab输出:fm=50;主频dt=0.001;时间域采样间隔number=100;采样点数t=-number/2+1:number/2;a=(1-2*(pi*fm*t*0.001).^2).*exp(-(pi*fm*t*0.001).^2);subplot(2,1,1);plot(t,a);title('Ricker-雷克子波');xlabel('时间t(ms)');ylabel('幅值A');for i=1:100f(i)=10*(i-1);计算频率endY=abs(fft(a));fourier变换,取振幅谱subplot(2,1,2)plot(f,Y);title('Ricker子波的振幅谱');xlabel('频率f(hz)');ylabel('振幅谱');注:时间域采样间隔为0.001s,采样点数为100点,总的时间长度为0.1s,则频率域采样间隔为1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