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到底是从哪个国家起源的?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文都是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7a64e78988e69d8331333431366336《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扩展资料:现行的汉语的标点符号是从西方借来的,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是最早把外国标点符号用于汉语的著作。汉语标点符号史可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手段,但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
标点符号起源于什么时候?古代有无标点符号的运用? 中国古代是没有的,通常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里的那都是骗人的.现代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
标点符号起源于哪个国家,是什么时侯开始用的?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