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由材料一关键词“退三舍避之”,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晋文公争霸的情况.由材料二: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依据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楚庄王争霸情况.(2)由材料一“退三舍.
《论语》里“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一句如何翻译?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这里先讲〈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是《论语》思想核心所在。原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从字面意思看,子游说:「事奉国君过于频烦琐碎,臣下就会自取其辱。和朋友交往过于亲密烦琐,朋友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了。事君数,斯辱矣。这里的「数」,读作“shuò”,意思是繁琐的意思。这里需要提一下,〈里仁〉篇共二十六章,多数讲述「仁」,其中有几章讲述「孝」而子游说的这句话,是本篇的最后一章,专门讲述君臣、朋友,亦仁道中之一节,故被编者特以附本篇之末。事君数,斯辱矣。是说君与臣之间的相处事奉国君进退有一定的礼仪节度,即使关系很亲近,见面时间不适当,也会招来耻辱。至于劝谏国君次数过多,也易招来杀身之祸。殷朝的比干为了国家社稷,劝谏暴君纣王,纣王却命他剜心而死。朋友数,斯疏矣。是说与朋友的相处,不能像「事君」讲「事」。如果往来频繁没有节制,有涵养的朋友外表虽有礼貌,但内心已离心离德,朋友的关系无法维系,自然就疏远了。所以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本章以君友连言,是五伦中此两伦为相近。何为五伦?在古代讲究五伦社会,父子、兄弟血脉相连是天伦,君臣、朋友道义。
“君辱臣死,吾被李□所杀,乃分也!”《三国》里的话!请问,“乃分也”的分是什么意思,读音是什么?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是什麽思想,为什麽在中国历经千年现在甚至还有那样的影子存在? 君主忧虑,是做臣子的屈辱;君主受辱,做臣子的应以死的决心相守。
阅读下列材料:
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是什么意思啊 释义:帝王有烦心的2113事情,做臣子就应该感5261到耻辱4102,帝王受到侮辱,是臣子没有做1653好应该做的事情。出自: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国语·越语下》。原文: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今山东肥城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51年),姓丘,名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
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予所以必死也 出自哪里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语出《国语·越语下》,原句是“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后来被演绎成为了现在的句子。该句意思是“君主忧虑,臣子以此为辱;君主受辱,臣子死以报之。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晋文公和楚庄王.(2)退避三舍和一鸣惊人.退避三舍,意思是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3)城濮之战.(4)老马识途和问鼎中原.
君辱臣死,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主人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用生命捍卫,如果侮辱不能消除,那么有骨气的臣子就会选择自杀。比如:宋朝徽钦二宗被掳,很多宋朝的臣子就觉得屈辱而大量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