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是什么意思? 翻译:所以说,不用其所好来笼络人心而可以成功的,从不曾有过。原文: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介者拸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已知p:-x2+8x+20≥0,q:x2-2x+1-m2≤0(m>0). (1)若p是q必要不充分 (1)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推出p.p可得-2≤x≤10,q可得m-1≤x≤m+1综合以上可得,m-1≥-2 m+1≤10 m>00≤9(2 p:-2≤x≤10 q:4≤x≤6且p且q为假,非(p或q)假p和q一真一假p真q假时可得-2≤x≤10 x或x>62≤x或6≤10p假q真可得x或x>10 4≤x≤6 此时,x无解 综上可得-2≤x或6≤10
在简易逻辑中 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相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望总结一下。。谢谢 解答:有以下几个。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等价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 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 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谁说的人非要快乐不可,好像快乐由得人选择。歌名是?
若p、q、m是三个正数,且q<100,现把m增加p%,再把所得结果减少q%,那么正确的是 A【解析】由题意m(1+p%)·(1-q%)>;m,得p>;.故选A.分析:(1)a=1,b=3,按规则操作三次,第一次:c=7;第二次c=31;第三次c=255;(2)p>q>0 第一次得:c1=pq+p+q=(q+1)(p+1)-1;第二次得:c2=(p+1)2(q+1)-1;所得新数大于任意旧数,故经过6次扩充,所得数为:(q+1)8(p+1)13-1,故可得结论解答:解:(1)a=1,b=3,按规则操作三次,第一次:c=ab+a+b=1×3+1+3=7第二次,7>3>1所以有:c=3×7+3+7=31第三次:31>7>3所以有:c=7×31+7+31=2552、p>q>0 第一次得:c1=pq+p+q=(q+1)(p+1)-1因为c>p>q,所以第二次得:c2=(c1+1)(p+1)-1=(pq+p+q)p+p+(pq+p+q)=(p+1)2(q+1)-1所得新数大于任意旧数,所以第三次可得c3=(c2+1)(c1+1)-1=(p+1)3(q+1)2-1第四次可得:c4=(c3+1)(c2-1)-1=(p+1)5(q+1)3-1故经过6次扩充,所得数为:(q+1)8(p+1)13-1m=8,n=13故答案为:255;8,13
向量a平行向量b可得什么结论 ? 设向量a(x1,y1),向量b(x2,y2),向量a平行向量b,可得x1y2=x2y1。结论二:向量a=n向量b(不等于0)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或共线)向量.向量a、b平行(共线),记作a∥b。零向量长度为零,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向量,其方向不确定。我们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一组向量是共线向量。若a=(x,y),b=(m,n),则a/b→a×b=xn-ym=0共线定理若b≠0,则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λ,使a向量等于rb向量,若设a=(x1,y1),b=(x2,y2),则有x1y2=x2y1与平行概念相同。零向量平行于任何向量。向量垂直定理a⊥b的充要条件是a·b=0,即(x1x2+y1y2)=0扩展资料:代数表示一般印刷用黑体的小写英文字母(a、b、c等)来表示,手写用在a、b、c等字母上加一箭头(→)表示,如:a,b,c向量也可以用大写字母AB、CD上加一箭头(→)等表示。向量几何表示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向量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一组基底。a向量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