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研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国内外科学家及其主要理论,急求,还会追加10分 蓄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2020-10-07知识7

2.4.1 构建原则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它以水资源评价为基础,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以水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为核心,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的,以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为手段,以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判时,首先必须要确定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拟定若干个代表性好、针对性强、易于量化、便于相互比较的指标。由于受到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和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区域性原则以区域为评价主体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时既要遵循一般的区域共性特征,又要考虑区域本身的特殊性。(2)动态性原则水资源承载力本身就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以在构建其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下所独具的特征,所选取的指标也就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3)战略性原则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必须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的,那么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只有把近期和远期结合起来,对远期水资源承载力作出较为客观的预测和评价,使水资源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

研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国内外科学家及其主要理论,急求,还会追加10分 蓄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结合此图回答问题: D

研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国内外科学家及其主要理论,急求,还会追加10分 蓄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含义由于水资源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因素的多方面性、多层次性等,水资源承载力至今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以“承载能力”来定义的,较具代表性的是施雅凤[1]: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容纳)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二是以“供水能力”来定义的,较具代表性的是许有鹏[2]: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也即水资源最大开发容量,在这个容量下水资源可以自然循环和更新,并不断地被人们利用,造福于人类,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恶化。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3~7],可以总结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原则。2)水资源承载力不仅要考虑水资源本身的量与质,还要兼顾社会、人口、经济、技术、环境、资源和生态等因素的影响。3)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时空。

研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国内外科学家及其主要理论,急求,还会追加10分 蓄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水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概念与水资源领域的自然结合,但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相比,它在国外的专门研究较少,常常仅是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得到泛泛的讨论。国外往往使用“可持续利用水量”、水资源的生态限度或水资源系统的极限、水资源紧缺程度指标等来表述类似的含义,且一般直接指水资源数量的开发利用限度[1]。尽管我国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已有近20年时间,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问题的日益凸显而热度有加,但到目前为止,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仍见仁见智,难以统一。兹将近年来有关论著中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解分述如下:(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提示有限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以利统筹对策,促进全社会的持续发展。然而,水资源对地区发展的支撑条件,并不仅仅体现在可供水量的多少,更需要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全面考虑,综合评价。基于这一认识,杨培岭等把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划分为水资源数量的承载力、水资源质量与水环境承载力以及水患防御能力3个部分,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2]。(2)左其亭等把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观点和思路归结为。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图,结合此图回答6~7题。 D A

水资源承载力的可增强性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5] 7.5.1 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存在问题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作为水资源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成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仍不很清楚。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体系的深化、评价和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客观评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考虑等问题,都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二是方法论上的研究明显不足。目前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中,多以社会为承载目标(人口、经济),而对水资源维持自身更新和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研究较少。特别是用于维持生态环境稳定以及进行生态恢复的生态用水量研究较少。三是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缺乏能够同时描述承载力模型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综合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研究不够充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定性指标化的方法,这限制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规范性与系统性,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开展。当前急需提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四是理论的应用不足。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以水。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2113的核心问题是,在目前以及5261未来可预见的水资4102源开发利用阶段,1653流域(或某一区域)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是多少(属于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量)?这些水资源究竟能够支撑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对于目前水资源已经不能承载的地区如何补救?如何合理管理有限的水资源,维持和改善水资源承载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左其亭、刘强、龙腾锐、张丽、冯宝平等在这方面均有论述,其中左其亭和刘强等更为详尽一些,分别构建了计算框图(图7.2)[3]和计算指标(含诊断性指标和计算性指标)[9]。图7.2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框图(据左其亭等,2003)左其亭等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只是一个数值,而是由表征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一组数值组成的集合,如人口数、工业产值、农业产值、城市面积等。可以把“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集合表达为水资源问题与区域研究式中:F为水资源承载力;?1,?2,…,?n分别为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表征指标[3]。作者选择人口数、工业产值、农业产值3个指标分别列举了水资源转化关系方程、水资源与人口-工业-农业关系方程、人口-工业-农业相互制约方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模型方程。

#系统评价#发展能力#量化分析#量化管理#环境保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