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六经聚类法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2020-10-07知识9

汉书艺文志六略的大序和三十八部的小序分别是什么 现存两部最古的图书目录—谈《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搜集 点击:1379 更新:2005-4-26 2:03:36《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上古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隋书·经籍志》则是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图书目录,它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东汉到隋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中间经过了五、六百年,而这两部目录,就恰好反映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在这五、六百年中的一个巨大变化。这一巨大变化,主要指的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

六经聚类法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 平常说,吃亏是福,舍得舍得,唯有所舍,才有其得。以小胜大,以柔克刚等等句子,都与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句意思相近。你与世无争,天下还有谁能与你争?所以委曲反而能求其全,也是一句大实话。

六经聚类法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师说》中“不拘于时,学于余”的“于”分别什么意思

六经聚类法 六经辨证和经络辩证的异同

《尚书》和《礼记》各自讲了些什么 四书五经2113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5261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4102是指《论语》、《孟子》1653、《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

#礼记#六经#道德经#国学#汉书·艺文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