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哲学分析时政、、 对康德哲学思想的评析

2020-10-07知识6

对比理性主义的理论体系构建(比如康德) ,评析洛克的政治思想?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哲学分析时政、、 对康德哲学思想的评析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狄德罗、叔本华的哲学观点 狄德罗我不太清楚,我还是说说叔本华吧.叔本华通常被认为是尼采哲学的启蒙,他的哲学通常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伦理哲学,二是认知哲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其认知哲学代表作,包含有其认知哲学的主要观点和精华,认为世界的存在以自我的精神为基础,将康德人为自然的立法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主体利用时空建构了整个客体世界的表象,叔本华在这儿论述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纯粹的自我主观世界,因此初次接触叔本华哲学的读者会易将其划入唯心主义哲学的阵营中,这是错误的,叔本华的认识哲学还有另一特点就是意志,比且将意志作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它也是主题认识的动力来源.以上只是皮毛之谈.

哲学分析时政、、 对康德哲学思想的评析

哲学分析时政、、 我们在分析时政的时候会用到数学,经济学等等的学科.而哲学就是就是研究概括所有有学科的学科.综上所述,我们在研究时政时用到的有关学科也属哲学研究范围.则从一宏观的角度上去看,现代社会较稳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则从一微观的角度上去看,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不够均衡.

哲学分析时政、、 对康德哲学思想的评析

《苏菲的世界》好段赏析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康德“人的理性为2113自然界立法”,意5261思是说“人的理性”主宰着整个自然界,为自4102然界1653划分秩序,规定着自然界的发展。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先验的,理性既为自然立法,也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则和道德的法则,是由人的理性确立的,不“应”是它们本身具有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康德确实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从而,“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作为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

哲学家胡塞尔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以及对他的评价,全面些.主要著作,他的影响 现象学phenomenology,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或重要学派.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 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词源“现象学”的词源可上溯至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兰伯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G.W.F.的著作,但其含义均与胡塞尔的用法不同.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发展时期现象学思潮从20世纪初以来,按时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胡塞尔现象学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存在论现象学时期(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和综合研究时期(40年代以后).三个时期互有交叉,各时期均包括一些主要代表。

康德对艺术特征的认识评析 康德力图调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矛盾,但是康德对法规、理性、趣味、道德等古典主义艺术原则的强调实际上压倒了他对天才、想象、自由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推崇,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已构成了对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解构和否定.康德在不自觉中偏向了古典主义而非浪漫主义,这才是康德艺术观的本来面目.时代环境、传统教育以及他个人的性格气质造就了康德的这种古典主义的偏向.从《判断力批判》的整体结构出发,探讨了康德艺术观的基本问题,指出:康德哲学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作为解决审美问题的判断力批判是从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过渡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从对审美的先天条件探讨引出艺术问题即审美创造的探讨。康德从分析艺术的本质入手,提出了艺术的自由原则和创造原则,并通过对美的艺术的论述,指出了天才的本质特征,进而确立了想像力在艺术创造中的基础地位。康德的这一艺术理论,对西方艺术观跳出古典的模仿说向近代浪漫艺术和现代艺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对文学而言,音乐除去有歌词的以外,所有的音乐旋律都可以单纯表现超功利和超善恶的生命力本身的美。音乐在其创造的初始,也融入了人的功利善恶观,但因为音乐本身的美的规律如此严格,其表现形态对人的。

\ 一,关于哲学是否有“国别”的考辩哲学作为一门探究人类认知规律的学问,理应是没有“国别”或“国界”的。然而,这样的“国别”或“国界”却事实存在着。否则,就不会有诸如“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之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分,“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之分,“德国哲学”和“英国哲学”之分。然而,哲学按“国别”和“国界”划分的性质,却是有严格界定的。第一,正像任何事物的规律、本原、本质、真相只有一个一样,人类的认知规律也只能是一个,如果认为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不同的,有几个甚至数个,甚或可以用“国别”进行划分,那就显得荒谬了;第二,在抵达事物本质和真相的整个人类认知进程中,是有一根环环相扣的严密的逻辑链条贯穿其中的,这根链条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统一的,不会因为哲学的“国别”和“国界”而改变。那么,剩下来的可以用“国别”和“国界”划分的哲学内容,至少有如下主要几种:一,哲学家的国籍;二,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言及哲学语境;三,哲学思维各自特殊的内容、形态、个性、方式、方法、视域、视角等等;四,哲学“发生”和成长的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环境;五,哲学人才的丰瘦和哲学思维的传统、习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