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形象思维为主,西方是以逻辑思维为主,产生的原因是在于文字吗? 1978年,我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生时,就有一定份量的涉及形象思维的试题。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尤其在诗歌创作中。这一点中西方都如此,与语言没什么非A即B的逻辑关系。形象思维分三类:赋、比、兴。自屈原而降,至近体诗多用比、兴二法。岱宗二人如何…床前明月光…天街小雨润如酥…清明时节雨纷纷…横看成岭侧成峰…:…千里莺啼绿映红…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白日依山尽…众乌高飞尽…:…任何人能脱口而出的诗句,十有八九都是比、兴而起的。我们只能说中国的近体诗律,汉语具有其它语种无法争宠的优势地位。不能说西语诗歌没有形象思维。普希金、莎士比亚、海湼、席勒、歌德、泰戈尔…他们的诗歌中也不乏形象思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就把语言定格为是具有“辞令管其枢机“的创作想象活动!事实上,除了艺术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须要形象思维外(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自然科学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李政道/杨振宁二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非常推崇而且身体力行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研究。总而言之,就诗歌创作效果而言,形象思维很重要!中国古体诗和当代诗歌中也有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的赋体作品。杜甫的《闻官军。
儿子高一数学上课都能听懂,就是做题找不到思路,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高一时也是这样,上课似乎都听懂了,但是一考试,傻眼了,很多题目根本就无从下手,好几个月数学成绩都很不理想。这是因为高一数学有这么几个特点:1.难度比初中有了很大的跃升,初中数学基础差一点的孩子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和费力。难就难在解题方法完全不一样了,定义很简单,但怎么灵活运用到解题中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难点。而且,很多看似相似的题目,但实际解题方法完全不一样,比如求f(x)的解析式是常考题型,但是解题方法却有至少3,4种,有的需要运用换元法,有的需要设含有未知数的函数式,还有的需要直接互换位置,联立方程来解,等等。这就需要孩子们能根据不同的题型灵活运用解题方法。2.对孩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比如很多题目,一定要结合图像或图像的变化来解。而且很多时候,还是绝对值,二次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分段和叠加。再有,很多题目都需要分类进行讨论,就要看孩子们能不能把所有可能性,或不可能性都考虑完全了。比如A交B是空集,那么首先得先分别看A,B各自可不可能是空集,怎么判断是不是空集,如果两个都不是空集,那么根据解出来的不等式画出图像,看如果A交B是空集,在图像上有哪几种可能性,然后最终才能解出来。。
看完罗辑思维的2016-2017跨年演讲,你有什么收获? 这是我刚刚写的稿子,还没来得及录视频,一周之后就可以实现。在知乎首发,各位多提意见…
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逻辑推理能力最早出现在哪个阶段 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1、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感觉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有关研究材料(朱智贤,1993),个体在15岁前后,其视觉和听觉等感觉。
逻辑思维差的人怎么锻炼思维,使思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