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孔子老而喜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2020-10-07知识9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孔子老而喜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孔子论学是怎样的? 孔子乃是儒家鼻祖,一生建树,功盖万世。《论语》中“学”字出现过66次,没有一次如今天所谓“学习”之意,名词乃是“学说”,动词则是“学做”、“习得”之义。由此出发,方能领会孔子之真正精神,把握《论语》之精髓。世间的任何符号,都是意义的载体。文字,尤其是中国的象形方块字,更是如此。随着时代和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价值的变化,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古书与今书中所使用的文字基本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因为时间的鸿沟却使得其所承载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甚至是根本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决不能够用今天读者的概念或者眼光去认识书中的字。否则,不仅要出笑话,而且无法与古人的心灵进行沟通了。这样的读书,自然也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儒家学说数千年来流传深远,影响巨大,其鼻祖孔子的《论语》一书,更被奉为经书,举子必读,策士必考,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以,注疏者、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不下三千余种。照此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理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其实不然,一个“学”字,便可以让人费解了。《论语》之中,一个“学”字出现过66次,有作名词用的,有作动词用的,但与今天所理解的“学”字有很多的。

孔子老而喜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要从孔子这一段完整表述文字来全面理解。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我十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段文字的主要思想内容为(大意);我十五岁立志学习,经过十五年的学习确立了一门学问,经过十年的研习,始能用所学释疑解惑,又经过十年的研习,五十岁上已能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天命),六十岁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耳顺,即见多识广,不`因喜而乐,不因见过而悲。七十岁了,达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即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问题,处理事物都会顺应客观规律不犯主观错误,即从心所欲不逾矩。随意回答,欢迎指教。

孔子老而喜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如何评价颜回,为什么孔子那么喜欢他,反而老骂子路? 颜回是孔门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首”。而子路亦“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却常骂他:“不得其死”。何故?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讲讲孔子的这两位得意学生。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境艰难。14岁拜孔子为师。他言语不多,大家开始以为他愚钝。后孔子经与他交谈,觉得他非常聪慧。子路说:“我闻一知一,他闻一知十”。他精心钻研孔子的思想,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并经常随同孔子周游列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后又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家六经,逐渐扩大影响力,形成了儒家的一个支派—“颜氏之儒”。颜回推崇:人们要领略天地造化的力量,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但是又重视人的能动性。守道而不移其志”。同时,颜回还有着“物极必反”的辨证思维。颜家至颜回父子时,家道已衰败。仅“郭外50亩,郭内10亩”,要维持一个贵族大家庭,度日维坚。颜回生活非常艰苦,”居于陋巷”。以木瓢舀水,以竹器装饭。换作一般人,早已苦不堪言,他却不改乐观的心态。颜回一生未入仕。孔子曾问他:“家境这么艰难,而你学识很渊博,为什么不出去做官来改变家境呢?答曰:“不愿仕。郭外50亩,足供稠粥:郭内10亩,足穿。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六十耳顺这一句话很简单,六十岁的人有了一定的修养于诚腑,什么话都能听进去,再分析有了主见,不会听到风就是雨。大体就这个意思。

#孔子#论语#颜回#儒家#国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