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才能用上自己开发的芯片? 谢谢题主邀请芯片的核心主要代表是中央处理器(CPU),因此,以龙芯现状回答题主问题,足可以解释当今我国还没有大量使用自己开发的芯片。2002年9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龙芯(LoongSon)1号,至今已开发出龙芯3号(3A、3B系列),其中龙芯3A于2015年3月已成功运用在北斗卫星上。而3B采用了32nm制造乙艺,已是八核、主频为1.2GHZ。当然与Intel、AMD还有差距。为什么龙芯没有大量使用于我国高端电子设备制造中,原因在于以下原因。一,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要使用龙芯,必须有基于其架构的译码的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以及适用于操作系统的大量应用软件(现今应用软件无法兼容,即无法使用)。现今国产系统:银河麒麟、凝思磐石二款系统主要用于军队、政府、金融、电力、电信等重要安全部门);中标普华、红旗、共创都是在Linux基础上,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完全基于龙芯的自主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还没有。所以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除中标、麒麟部分产品应用了龙芯CPU,但与显卡、声卡兼容不是太好。市场前景不太好。这也是没有大量使用龙芯的原因之一。二,市场前景虽然,龙芯在很多高端电子产品上得到应用。但是在民用产品市场不太乐观,跟人们习惯思维与行为有关,。
如何看待全球半导体业的发展趋势? 半导体行业基本可以分为CPU和功能芯片两大类。CPU类半导体一致以来的发展趋势有两条,一是更快的运算速度,二是更低的功耗。前者以前一直以摩尔定律在发展,但是现在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运算速度已经遇到了瓶颈。降低功耗方面来说,一般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芯片的架构,ARM的架构比因特尔的架构功耗更低,所以手机芯片基本都选用了ARM的架构。二是更先进的制程,手机芯片从最初的65nm制程,经过40nm、28nm、16nm、12nm,一路发展到7nm制程快要量产,进步很快,但是也已经到了瓶颈。所以,CPU类半导体已经发展到顶峰,需要新的重大的突破方向来延续行业的发展趋势。巧的是,AI产业快速的发展,对AI芯片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所以,CPU类芯片向AI方向转变已经是确定的趋势。华为麒麟970开启了AI手机芯片的新时代,高通骁龙845也已经跟进。功能芯片基本的发展方向就是向极限方向发展,这个趋势一直没变过。变化的是芯片的基材,从硅基到砷化镓和碳化硅。比如电动汽车要用到的功率芯片,只有碳化硅可以同时实现大电压和高电流,所以碳化硅芯片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在蓬勃发展。
红芯疑似造假事件之后,你认为中国需要怎样的自主创新? 不管是之前的“汉芯”,还是现在的“红芯”事件,表面上是复制和欺诈,实质我个人观点是目前我们在很多关键核心领域方面缺乏创新的条件,或者说缺乏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在中兴被美国制裁时,在国人了解其背后原因后,国内马上掀起了芯片自主研发热潮。可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遵循10000小时定律。华为任正非就说过“创新不是头脑发热,喊个口号就行,而是先要充分认识差距,取长补短,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断学习、积累、探索,最终迎头赶上直至超越”。怎样进行自主创新?首先个人觉得是需要有对创新的基础认识或意识。从0到1属于源创新,从1到1.5.n属于微创新,对于真正的创新者来讲,难的不是从好到更好,而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其次,创新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就好比来说,你天天跟打麻将的人在一起,整天想的就是胡饼还是胡万,如果你天天跟有创新想法的在一起,自然你想的也与创新差不到哪里去。李克强总理前几年提出的“双创”,本身是为了打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环境,但创新和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矛”和“盾”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中关村创业大街最火的时候到处都是“创新、创业”,现在却逐渐萧条。其原因在于虽然有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但绝大多数人。
为什么一些程序员热衷于讨论sql、并发、框架、架构,却不讨论路由、操作系统等? 当你一个malloc sys call后,你会去关注线性区对虚拟内存映射的管理、伙伴系统对物理内存的分配、页表做了内存虚拟化、内存着色解决缓存命中、缺页中断做了延迟分配吗?你不会,因为下面越牛逼,写代码的人就越傻瓜。MySQL一个索引不当就负载高了,redis一个阻塞查询就血崩了,一个java的库没用好就direct memory exception了,为啥,还不是场景太多这些基础组件不够牛逼。read the fucking code,读内核源码,感受不一样的编程思想?
为什么一些程序员热衷于讨论sql、并发、框架、架构,却不讨论路由、操作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