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 14、《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跪求

2020-10-07知识3

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读书是怎样不遗余力的? 要告诫小儿子好好学习。不遗余力,要亲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书中的知识。

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不遗余力的? 为什么要写:子聿(yù),是诗人陆游的小儿子,陆游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不要死读书,还有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书本上的道理不遗余力: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竭尽全力以赴。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因为即使古人是毫无保留地学习,亦是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因为只有不遗余力地求学、躬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才能避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的悲剧。感觉上不遗余力这个题有些发挥的成分,课堂上应该是一个自由讨论的题目,不一定拘泥于答案,老师的教案这么写的:师:什么是“无遗力”?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生:不留一点气力,全力以赴。师: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生:学习做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生:非常努力的通宵达旦的去学习。师: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作学问是无遗力的?生:悬梁刺股。师:“悬梁刺股”描绘了一幅怎样“无遗力”学习的画面?生:。

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不遗余力的?

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读书是怎样不遗余力的? 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诗背景和诗意 背景:陆游在他的小儿子子聿贪玩不喜欢学习的情况下写的.诗意: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少年时代用尽所有时间学习,到了老年才有功名成就.书上得来的东西终究觉得很浅显,要想透彻得了解这件事就.

14、《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跪求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43634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释义: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扩展资料: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是作者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就(学习)一事对(新一代)的教诲.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