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它是否被夸大了?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是清军入关南下遇到抵抗后的屠城行为。扬州十日的死亡人数,参考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两部史料,清军攻破扬州城以后,屠杀共计十日,当时的一线城市扬州几近被屠光,只有极少数人幸免于难,屠杀过后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过80万。嘉定三屠是指,清军攻嘉定时因遭遇三次抵抗,故攻破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根据资料参考经过三次反复屠杀,有将近十万人死亡。两地加起来差不多有九十万人死亡,这个的确没有夸大。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明末清初那场浩劫中,中国人口损失最起码在5000万至8000万中,而清在南方屠城可不止这两城,还有很多城市,虽然不能都怪罪于满清屠城,但是客观来说,满清屠城造成人口损失可不少。天启元年1621年,北京城人口接近120万,经过李自成进京,北方瘟疫,至满清入关统计还有50多万人,而当时南方战乱较少,也没有北方的瘟疫了旱灾什么的,身为南方大城市,加上北方战乱流民逃往南方城市,扬州怎么说也有80多万人,而嘉定虽然不是大城市,但同样位于南方,少战乱,北方流民的涌入,拥有10万人也是很正常。根据当时资料记载及其同时期北京城人口的参考,屠杀人数并没有。
白居易的哪两句诗抨击权贵,反映民间疾苦
诗歌朗诵会的日记 篇一:记一场诗歌朗诵会“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期待已久的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白居易晚年
寻求古代文人在被贬后所做诗文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过客真是“客”吗?
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在杭州做2113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5261管理得可严啦。有一次,4102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1653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葑田一百亩。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一批百姓,挖了一百亩湖泥。又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湖里去,积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
古发配地岭南恶州是哪些地方,有什么依据吗?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疆域,所以对于古代对戴罪之人发配的地方也会不同,且各朝代因时而异,一般是在势力范围之内的偏远地区。而古时的中央政权和政治文化中心一般在北方富饶地区,很少有在南方的,甚至将西南的一些地区称为“蛮夷之地”等。另外关于岭南的划分也比较模糊,通俗来说,岭南可以指某个山脉的南面。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是,岭南只是一种统称,指一些荒凉的边疆地带。而对于问题中所提到的岭南恶州,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地方。其一,广东一带。“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其创作的一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至孙湘》中有写,“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其中,瘴江边指的是今广东潮州潮安区。另外,古时岭南处于人少、荒芜的时期,当时常说岭南地区瘴气多,所以发配犯人来此。所以我认为岭南之一的指的是广东一带。其二,广西一带。宋代大词人苏轼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篇词写的是其好友王巩因“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岭南偏僻地区宾州。而文章中的宾州指的是现今宾州古城,现位于广西宾阳县境内。宾阳古城开始修建于宋朝开宝六年。
曾国藩心经之暇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