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n面体概念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2020-10-07知识8

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欧拉定理(欧拉公式)V+F E=2(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 V,棱数 E 和面数 F)。是凸多面体才适用。若用f表示一个正多面体的面数,e表示棱数,v表示顶点数,则有f+v-e=2。为了方便记忆,有个口诀“加两头减中间”,因为几何最基本的概念是点线面,这个公式是顶点加面减棱。扩展资料:判断正多面体的依据有三条:(1)正多面体的面由正多边形构成(2)正多面体的各个顶角相等(3)正多面体的各条棱长都相等这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满足,否则就不是正多面体,比如五角十二面体,虽然和正十二面体一样是由十二个五角形围成的,但是由于它的各个顶角并不相等因此不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 所谓正多面体,是指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并且各个多面角都是全等的多面角。例如,正四面体(即正棱锥体)的四个面都是全等的三角形,每个顶点有一个三面角,共有三个三面角,可以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它们是全等的。正多面体的种数很少。多面体可以有无数,但正多面体只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五种。其中面数最少的是正四面体,面数最多的是正二十面体。有些化学元素的结晶体呈正多面体的形状,如食盐的结晶体是正六面体,明矾的结晶体是正八面体。古。

正n面体概念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从微观物理学角度解释,刀为什么可以切东西?

正n面体概念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1、平方2113平方5261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简写成4102a2,也可写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于1653a的2次方),例如4×4=16,8×8=64,平方符号为2。2、立方立方也叫三次方。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叫做这个数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记做53。3、方程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4、解集解集是一个数学用语,指以一个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所有解为元素的集合叫做该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解的集合的方法有三种: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解集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5、排列排列,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permutation)。特别地,当m=n时,这个排列被称作全排列(all permutation)。

正n面体概念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三棱柱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四棱柱 三棱柱的概念在几何学中,三棱柱是一种柱体,底面为三角形。正三棱柱是半正多面体、均匀多面体的一种三棱柱是一种五面体,且有一组平行面,即两个面互相平行,而其他三个表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不一定是平行的面)。这三个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所有平行于底面的横截面都是相同的三角形。由于三棱柱也可以视为三面体截去2个顶点,故又称截角三面体,另外,因为正三棱柱具有对称性,且由2种正多边形组成,因此有人称正三棱柱为半正五面体。一般三棱柱有5个面、9个边和6个顶点。棱柱的性质如下:(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4)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横向受力使物体产生拉应力,纵向产生压应力.理论上压应力对物体有增强作用,拉应力着相反)。(5)棱柱体积=底面积×高四棱柱的概念棱柱的底面: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四棱柱:底面为四边形的棱柱是四棱柱。四棱柱斜四棱柱: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叫做斜四棱柱。直四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叫做直棱柱。四棱柱有八个顶点、十二条。

怎样提高高中物理成绩?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提问原因在于知乎上涌进了不少高中学生,为了给高中同学们帮助提这个问题,如果你高中物理学习有自己的心…

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一么? 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摩擦力的本质,人们至今对它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是两物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4313334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的内聚引力起的.事实上,在表面间比较凸起的地方才互相接触,而大多数的地方是不接触的,实际接触的微观面积远小于视宏观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视宏观面积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所以,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正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摩擦力公式f=μN。物理学中把比例因子μ定义为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什么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又不同呢?不同材料间接触面上分子间的内聚引力不同,它将影响到物体间摩擦力.故不同材料间的摩擦因数也就不同。有些材料间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小于1.即动摩擦因数小于1,有些材料间的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大于1,即动摩擦因数大于1,实验测得橡皮与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1μ,铟与铟间的动摩擦因数1.5μ将。

#多面体#数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