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重点治理项目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先集中精力重点攻克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几个荒漠化区域,探索实验,取得成效积累经验。一、甘肃民勤荒漠化综合治理。为了有效遏制民勤荒漠化恶化势头、保卫并扩大民勤绿洲面积、逐步变沙漠为绿洲、实现总理制定的“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目标做出贡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的兼具荒漠化综合治理的“中国荒漠化综合治理科技产业示范园区”,用八年的时间治理100万亩荒漠化土地,有效遏制民勤荒漠化扩大势头,建设100万亩绿洲,实现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具体目标是:(1)建设1万亩沙生苗木繁育基地;(2)治理和消灭66哥风沙口;(3)治理绿洲沿线60万亩流沙;(4)治理10万亩沙化耕地和10万亩盐渍化耕地;(5)重点治理青土湖沙化,建设生物质能源种植基地。二、云南石墨化治理。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治理石漠化分会遵循“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的战略原则,重点治理以富源县为典型代表的石漠化、九龙县为典型代表的寒漠化,以东川区为典型代表的泥石流等荒漠化类型,配合国家东蚕西移和西部开发大战略,重点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蚕桑产业、魔芋产业、油橄榄。
有关沙漠. 在我国北部疆域,从内2113蒙古5261的呼伦贝尔盟到新疆的帕米尔4102高原,呈弧形带状分布1653着浩瀚的沙漠和沙地,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解放后,国家对该地区十分关注,1959年国务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西北六省(区)首次治沙工作会议,发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召唤。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在中国科学院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并任命邓叔群为队长,陈道明、黄秉维、刘慎谔、侯学煜为副队长,组成了除有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外,还有部分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加,总计1000多人的考察队伍。为了揭开沙漠中的奥秘,取得第一手科学资料,制定了深入沙漠地区全面考察和定点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针。于是在对各大沙漠进行考察的同时,又在宁夏的灵武、沙坡头,陕北的榆林,内蒙古的磴口、头道湖,新疆的托克逊,青海的格尔木,甘肃的民勤,建起了治沙综合研究试验站,开展了多学科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一群年轻的地理科学工作者,幸运地投入了治沙队伍,来到坐落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内的头道湖,在此地建立起腾格里沙漠的综合研究试验站。试验站的同志们对吃、住等生活条件并没有高的要求,大家被安排在头道湖喇嘛庙旁一所院落内。搞。
中国西北土壤荒漠化目前都采用了哪些治理措施? 中国土壤荒漠化日趋严重,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治理?这些措施相对西方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