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找一段古言,好像是孔子说的 谋大事者藏于心 行于事是谁说的

2020-10-07知识14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什么意思啊 出自商君列传八“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成事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谋事的另一种情况。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第二是人多口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但是,本人觉得针对这个观点还要辩证地分析、对待,只能针对某些事件适用;更多时候,还是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但一旦了解掌握了情况作出决定,就不要随意改弦更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出处、原文全篇 你好,这句2113话出自《商君书》中第一章《5261更法》,原文如下4102: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1653。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什么意思啊 “成事者不谋于众”的2113意思是5261: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4102议。1653”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做大事、个人必须创造奇迹。别人做梦都没有做的的事情、你能做到,能让别人感觉到你英雄。拓展资料:出自商君列传八“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谋事的另一种情况。如果众人与你的意见一样,做出的的事情、会很普通、但是,成大事,要做大的牺牲,除非你万事具备,只差东风!

凡成大事者,后面几句是 古凡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的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虽怒涛惊澜,慕然号于脚下,而不改其容.—梁启超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为什么孔子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可以谋于众=利用众.也可以不必谋于众=没必要将自己的策划让众去审核行还是不行?因为众基本上都不可能有能力明白什么策划方可征服众?什么策划才能收服众的心?什么策划必能达成目标又能让众来追随?什么策划才能超越自己的局限又可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或强敌的阻挡?所以\"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就这么玩出来了.

找一段古言,好像是孔子说的 人要低调点,才能学到别人的东西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

#曾国藩#史记#历史#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