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洛阳新修建了不少快速路和地下隧道,进入雨季后,地下隧道是城市防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穿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怎么样?隧道低洼区域能否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市民群众十分关注。对此,洛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新修建的快速路,在设计之初就对隧道等重点区域的排水标准和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系统调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等区域在短时强降雨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排水能力。
近年洛阳新修建了不少快速路和地下隧道,进入雨季后,地下隧道是城市防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穿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怎么样?隧道低洼区域能否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市民群众十分关注。对此,洛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新修建的快速路,在设计之初就对隧道等重点区域的排水标准和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系统调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隧道等区域在短时强降雨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排水能力。
新建快速路隧道排水设施按30年一遇标准设计
近年,新建的古城快速路、王城大道快速路、南昌路等一批快速路,在设计之初就全面提高了排水管道设计标准。洛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立交、隧道等重点区域的设计中,排水的设计标准比常规道路标准高几倍。特别是古城快速路和王城大道快速路的隧道区段,为有效减少道路积水可能对低洼区域交通的影响,隧道段的排水设施均按照3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极大避免了隧道地段积水风险。
同时,为提高度汛能力,快速路的地面道路的排水系统和隧道排水系统,均采用独立设置的方案。隧道、立交区等主要路段排水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运行。隧道内的雨水通过泵站提升后,直接排入更安全的排水通道内,出水安全可靠。
以古城快速路为例,全线共设置了西苑桥等6座隧道排水泵站,雨水经过泵站提升后,都直接排入沿途的防涝渠内,拓展了隧道排水的出路问题,也进一步降低的积水风险。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从源头滞蓄雨水
近年,在城市建设中,洛阳还广泛采取了先进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利用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等措施,从源头上滞蓄雨水,减少路面雨水径流量,有效降低了道路积水的发生。
以古城快速路为例,该条道路全线均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道路沿线绿化带采用下沉式绿化带,路面雨水汇入绿化带后自然下渗,超标雨水通过绿化带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同时,人行道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装,实现了雨水自然下渗。
该负责人介绍,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综合措施,使古城快速路沿途具有更好的排水防涝调节能力,对雨水进行滞渗和净化,提升城市防涝减灾能力和雨水资源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2016年,洛阳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截至目前,56.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内计划实施的103项海绵化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资59.6亿元。在海绵城市示范区外,该市也谋划了386个海绵化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302项,完成投资约96.20亿元,完成施工面积15.37平方公里。
综合管廊将在未来城市防汛中发挥更为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洛阳近年来新建设的一批地下综合管廊,统筹城市建设“里子”和“面子”建设的最新例证,也将在未来城市防汛中发挥更为积极作用。
按照《洛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洛阳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83.8公里,在中心城区形成“干廊主导,联通各区;支廊补充,连接重点”的分层格局。届时,整个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连接形成整体,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在中心城区形成干、支混合型管廊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按照规划,地下综合管廊内将因地制宜设置雨水和污水排水设施,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地下综合管廊可迅速排水,避免城市低洼地的排水不畅。
洛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城市的发展,硬化地面面积不断增大,加上极端天气增多,仍不排除在一定时间一定路段范围内出现积水的可能。市住建部门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各种排涝设施,加强后续管理力度,有效降低快速路隧道等重点区域的度汛能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有保障的通行条件。(洛报融媒记者李东慧 通讯员 高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