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清和大元的终极对决,黄金家族嫡系从此销声匿迹

2020-07-20新闻10

黄金家族的最后一击,被康熙皇帝麾下的一员大将击溃,大元彻底成追忆。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的大将图海带领着他那支由家奴组成的虎狼之师,在草原上疯狂追逐着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亲王的残兵败将,图海的兵勇杀红了眼,也抢红了眼。经此一役,最后的黄金家族嫡支布尔尼被清军射杀。

一个空前强大的家族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一个曾经让无数人战栗的姓氏成了昨日黄花。

一、不甘居于人下的布尔尼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底,北京,年轻的康熙皇帝焦虑不安地在乾清宫中反复踱步。继位至今,恐怕还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使皇位受到威胁,就是鳌拜也没有——鳌拜要的是权,而此刻却有人要他的命。

当时,云南、广东、福建“三藩”发动叛乱,康熙皇帝将北京周边的八旗兵勇和绿营悉数调往南方参战,致使京师防守空虚。南方的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一向安定的大后方蒙古草原却出现了严重危机:察哈尔部的布尔尼亲王趁机起兵,大军直攻至张家口。

皇城安全岌岌可危,眼下北京几乎是一座没有守备力量的空城,一向镇定自若的康熙皇帝不禁也慌了神,撤藩一事不但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连大清都有覆灭的危险。

《啸亭杂录》记载:“甲寅冬,吴三桂既叛,察哈尔复蠢动,事闻,圣祖忧之。孝庄文皇后曰:‘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上立召公,授以将印。”

之后,就发生了上面那一幕。康熙皇帝任命图海统兵出征,带领军队一举打败了布尔尼,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消灭了叛军,稳固了清朝大后方。

都说清朝一直是满蒙同盟,那么贵为蒙古亲王的布尔尼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二、走向衰落的黄金家族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称雄蒙古后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强大的蒙古帝国。

蒙古人在其他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在蒙古本部和中原建立了元朝,元朝君主及忽必烈的子孙后裔被称作“黄金家族”,也就是蒙古大汗皇室。

有元一代,黄金家族无限风光。但自1368年大元被明朝推翻后,元帝北逃,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分,黄金家族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直到16世纪,忽必烈的后裔达延汗统一了鞑靼,将蒙古各部划分为左右两翼,共六个万户,达延汗的子孙担任各部首领(按蒙古传统分别称作济农、诺颜、台吉等),蒙古大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

延伸阅读:察哈尔部的由来

对“察哈尔”一词,史学界一般认为其意为“家人”、“奴仆”、“卫士”、“宫殿卫队”之意。蒙古军队西征以后,从波斯语中借鉴了这个名词,后融入蒙古语。

1206年,成吉思汗在赐封了各位功臣之后,首先扩充了号称“怯薛”的万人护卫军,其实也就是没有察哈尔之名的“察哈尔部”。

元朝灭亡,到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依照成吉思汗的旧例,重新划分各万户,建立大汗护卫军——察哈尔万户。

从此,“察哈尔”一词名扬天下,一直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成为大汗政权的象征,成了蒙古政权的代名词,被视为蒙古的正统。

但此时的黄金家族已经是昨日黄花,西蒙古的瓦剌部、东蒙古的土默特和科尔沁等部落,纷纷对蒙古大汗的权威进行挑战。

到林丹汗继位时,蒙古大汗的政令几乎已经不出察哈尔一部了。

三、蒙古最后的大汗——林丹汗

林丹汗本名博尔济吉特·林丹巴图尔,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达延汗的七世孙。1604年,13岁的林丹汗继任蒙古第35任大汗,但其内外处境非常艰难。

一方面,蒙古诸部早已各自为政,西蒙古一直桀骜不驯,俺答汗的后裔土默特部也不服号令,林丹汗只能实际支配和领导察哈尔这一部。另一方面,新崛起的女真人的后金,正开疆拓土,逐步蚕食和瓦解与其接壤的蒙古部落,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当时的蒙古陷于长时期无休止的战乱、分化和重组之中,蒙古各部缅怀着祖先的辉煌业绩,渴望重现昔日大元的荣光。

但此时,林丹汗让所有人失望了,虽然他一度联合了明朝共同防御后金,但却昏招频出,让人大跌眼镜。

——他罔顾蒙古人已开始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这一事实,亲信红教,让蒙古各部心生嫌疑。

——他没有很好的施恩和笼络各部,致使一些蒙古小部落逐渐投靠了后金,地位甚高的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儿的后裔科尔沁部,不但投靠了后金甚至还与其结成了稳固的姻亲(孝庄太后即出自该部)。

——他没有很好的应对后金的离间、拉拢、威胁等手段,反而不惜孤注一掷,征讨察哈尔之外最为强大的土默特部,加剧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林丹汗没想到自己竟然一去不复返,他前脚刚走,后金就接踵而至把留在察哈尔故地的敖汉、奈曼等小部落收服。林丹汗既得罪了西部的蒙古人,又赔掉了东部的蒙古人,成了孤家寡人。

皇太极看准这个机会,1632年,后金十万大军朝林丹汗直扑过来。林丹汗亡命青海,缺衣少食,在1634年夏秋之际,因天花病死于青海。

1635年,林丹汗的遗孀及儿子额哲率领余部投降后金,并献上传国玉玺,蒙古大汗世系终结,北元政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事实上,都已正式宣告灭亡。

四、末代王子布尔尼的孤注一掷

(一)从韬光养晦到密谋叛乱

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四百年多的大元皇统被彻底终结,察哈尔的大汗降格为清朝的和硕亲王,他也没有耿耿于怀,相反始终对大清很忠心,皇太极还把自己的女儿马喀塔许配给了他。

清朝对察哈尔部也很关爱,借助察哈尔部这一神圣的光环,威慑和遥控蒙古各部,世袭贵族们仍然担任各旗(此时察哈尔部效仿满洲,设置八个旗)的领主。

可惜好景不长,额哲死后,他的弟弟阿布奈继承王位,未请示清朝就擅自娶了自己的嫂子。虽然满蒙北方民族一向有收继婚的习俗,但是不经请示不汇报,还是让清廷很生气。

阿布奈继续作妖,没过多久,顺利皇帝驾崩,阿布奈来都没有来奔丧,让清廷忍无可忍。康熙皇帝在解决了鳌拜问题后,找了个理由,把阿布奈诱到北京而监禁了起来,然后由阿布奈的儿子布尔尼袭爵。

布尔尼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光复大元,“反清复元”是他最大的理想。当初女真人只是蒙古人的奴仆,如今竟然咸鱼翻身,这是荣耀的黄金家族后人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布尔尼也懂韬光养晦,表面上对朝廷客客气气,甚至还能得到不少赏赐。直到一次来北京朝觐时,布尔尼提出希望见父亲一面,但是直接被康熙皇帝拒绝。布尔尼非常气愤,黄金家族的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阿杂里喇嘛等人密谋,决心谋反。

(二)从起兵到覆灭

1673年(康熙十二年)底,“三藩之乱”爆发并迅速蔓延,形势非常严峻。康熙皇帝从北京调兵遣将,大军南征“三藩”,一时京城空虚。

形势的混乱给了布尔尼以错觉,认为他“反清复元”的机会终于来了。1675年(康熙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首先率领察哈尔右翼四旗叛乱,南下直奔张家口。驻扎在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四旗,毁掉长城边墙,与布尔尼会合。康熙皇帝此时是光杆司令,拿不出人马来对付布尔尼,为了避其锋芒,甚至都有了迁都盛京(沈阳)的打算。

关键时刻,康熙及时启用大学士图海。图海把人力资源用到了极致——既然八旗兵都出征了,那就召集他们的家奴,一时间迅速凑齐了三万人。

布尔尼虽然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但叛军中大多是受裹挟的普通牧民,意志摇摆。最要命的是叛军人数只有几千人,只有原属察哈尔的奈曼部札木禅郡王当了帮凶,其他蒙古部落要么作壁上观,要么如科尔沁、巴林、敖汉、喀喇沁等清朝的铁杆盟友,甚至纷纷请求出兵协助清朝剿灭叛军。

对他的对手图海则是个心理学大师,知道说什么才是将士们爱听的。他用重金和富贵鼓舞士气,对全军承诺,在同察哈尔叛军作战期间,将士们可以沿途劫掠,以充军饷。家奴们原本个个见钱眼开,如今听到上头承诺允许放开了抢,当即士气大振。

因此,谁都不曾想到,当布尔尼的察哈尔军和图海的杂牌军相遇时,后者反而更像是一支精锐之师。原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布尔尼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清朝还拿得出一支战斗力如此强悍的虎狼之师,察哈尔叛军一击即溃,他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蒙古科尔沁部和硕额驸沙津所射杀。

“布尔尼之变”不到两个月即告平定,“反清复元”是碗毒鸡汤。

五、后话

布尔尼壮志未酬身已死,察哈尔部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参与叛乱的察哈尔贵族全部降罪,康熙皇帝还处死了布尔尼的父亲阿布奈。

对察哈尔这一光荣的部落,从原来的藩属部落,降格为直属部落,规定“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也就是说剥夺了察哈尔贵族对察哈尔部落的控制,察哈尔部改由清廷派出的朝廷官员直接治理。

清朝还把察哈尔从原来的辽宁义洲一带,迁徙到宣化、大同边(长城)外,用“掺沙子”办法将其他蒙古部众夹杂在各旗中间,削弱察哈尔部的凝聚力。

通过平定布尔尼叛乱,使漠南蒙古王公全部顺从了清朝,在大清与大元的这场终极隔空对决中,康熙皇帝战胜了成吉思汗的子孙后裔。

1234年,元朝灭亡女真人的金朝,宣布对皇族完颜氏斩尽杀绝。441年后,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完成了对金朝的复仇,最后的察哈尔亲王布尔尼死了,黄金家族直系后裔从此绝嗣,大元也彻底成了泡影。

#元朝#清朝#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