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纳装置k值计算公式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2020-07-20知识5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一)野外工作方法1.测区和测网物探工作的测区都是由地质任务确定的,测区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上一样。但是对于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中的高密度电法而言,按地质任务所给出的测区往往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只能在需要解决工程问题的有限范围内来选择测区和布设测网,可供选择的余地往往是很少的,这是一般工程物探经常遇到的实际情况。测网布设除了建立测区的坐标系统外,还包含了技术人员试图以多大的网度和怎样的工作模式去解决所给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这里,经验和技巧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2.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的主要电极排列方式,有温纳四极排列、联合三极排列、偶极排列和微分排列。不同的测量系统基本上以这几种装置为主,但也各有特点,如DUK 2系统提供了14种装置以供选择,上述电极排列既可联合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极距取决于地质对象的大小和埋藏深度,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二维探测方法,所以在保证最小的极距能够探测到主要地质对象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围岩背景也能在二维断面图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根据上述考虑,三电位电极系的极距设计为:a=n·Δx,其中n为隔离系数,可以由1改变到15,也可任选;Δx为点距。显然a=1/3AB,它与勘探。组合体上的激电测深曲线 (一)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图2?2?72 双层倾斜高阻浸染石墨板上对称四极ηs测深断面等值线纵坐标为AB/4,线性分度,比例尺与横坐标相同上层模型尺度:40cm×20cm×4cm,下层模型尺度:23cm×9cm×5cm图2?2?71给出了上下组合模型的水槽实验结果。由图可见,上下组合模型的测深曲线,实际上是(浅部极化体)测深曲线与(深部极化体)测深曲线的叠加结果。ηs异常值虽然变大了,但曲线仍为“G”型。说明对称四极装置的激电测深对上下组合的低阻极化体来说,由于浅部小极化体的影响,将无法分辨出深部的大极化体。图2?2?72给出了一个双层倾斜高阻浸染石墨板上的水槽实验结果。由图所示的断面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此时由于在每个单独高阻极化板上的ηs测深线均为“K”型,并且浅部的ηs极大值出现早(小极距),深部的ηs极大值出现晚,所以在断面图上便出现了两个封闭的椭圆形等值圈。又因纵轴采用AB/4作图,且与横轴比例尺一致,因此两个等值圈异常,基本上都落在了高阻极化板的位置上,同时等值圈的长轴方向也与板体倾斜方向一致。说明对高阻极化体的纵向叠加,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可以分辨,并能直观地反映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及倾向。(二)温纳测深装置图2?2?。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在激电法工作中,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地区的地电条件进行正确的方法选择、合理的工作布置及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定,是取得有效、可靠资料的重要保证。下面将通过几方面问题的讨论来说明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一)方法的选择时间域激电法的观测仪器较易制造,而且由于通常是观测供电脉冲断开几百毫秒(ty≥n·102ms)之后的二次电位差ΔU2,受电磁耦合的干扰较小,故工作方法和解释理论都比较简单。但这种时间域观测仪器乃是宽通带的接收机,对大地噪声、工业游散电流和极化不稳等的抗干扰能力差,加之待测的二次电位差通常远比一次电位差小,故为提高信噪比往往要求大功率供电,从而使这种方法的装备十分笨重,生产效率较低、成本高。为了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频率域激电法。最初采用的是以观测交变总场电位差幅值为基础的变频激电法。这种方法至少要在两个频率(fD和fG)上做观测,以获得视频散率,在两个频率上做观测使其野外工作不便,生产效率也较低。为克服此缺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研制和引进了以观测地面交变总场电位差相对于交变供电电流之相位移(视相位φs)为主要参数的相位激电仪,开展相位激电法。这一方法可以只在1个。

#电阻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