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楠溪江景点的传说 陶公洞,因陶弘景在此隐居修炼而得名,被道书《云笺七签》称之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在著名楠溪江大若岩景区。洞状似箬笠覆盖,故其岩呼为“大若岩”。若,音同箬也。因陶公在此撰写过道教著《真诰》,故大若岩别名“真诰岩”;又因洞内有一股不溢不涸的赤水,故又名“赤水岩”。陶公洞幽深宽敞,周围风光旖旎,烟霞弥漫,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国隐逸王贞白隐居时,其弟子朱孺子见白犬走枸杞丛下,怪之,掘得根若犬者,煮食之身轻,登石台仙去,故洞前有一石台,名之曰:“飞升台”。“千仞绝壁,一洞中开”。此洞为浙南最大石室,可容纳数千人。乾隆年间施元孚在《游大若岩记》中,这样描述:“将至,见其山自西来,薄溪浒,哆然口张,若临流欲饮状,入则高广为屋”。洞高十七丈,广二十三丈,深二十四丈,洞门朝东南。在清康熙时,洞中偏南一块望仙台高地上,还建有胡公庙。胡公者,胡则也,字子正,宋兵部侍郎致仕,婺州(今永嘉)人。生有公德,殁后乡里怀之,庙祀诸方。胡公神龛右侧洞壁下有小水井,即“赤水井”。自井循洞壁东行,左为文昌阁(已遭火毁),在原高地当其洞口。右壁向左架一石梯,从高台而下,以洞口入左缘石壁,建木屋数楹,为香客宿舍。弥勒殿在洞外。
道教里传说的仙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