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理想国与沧浪诗话的镜像隐喻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2020-10-07知识14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是?

理想国与沧浪诗话的镜像隐喻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传统的中国美学是什么样的? 长答案多图预警。诸多答案都提到了,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朝代众多,受多元文化影响,要立出一个统…

理想国与沧浪诗话的镜像隐喻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短文《我愿变成一阵微风》中,我愿变成一阵微风是为了做什么?诗歌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答案:我愿变成一阵微风,是为了去看天下万物,看看天安门、去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去看白鸽飞上蓝天、去天空感受祖国的美丽,来表达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理想国与沧浪诗话的镜像隐喻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泰戈尔诗《金色花》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新月集》。泰戈尔之所以有“儿童诗人”之称,是因为世界上再没有谁象他的《新月集》那样,去认真地钻心地表现儿童的世界。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经被泰戈尔的。

唐诗的特征 越多越好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一、“性格2113”说辨正如何成功地塑造小说的人物,5261是4102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中最具1653光彩也最享盛誉的部分,也是论者最有争议的部分。如有人以为,金圣叹的“性格”内涵反映出了“典型性格”的特点,表明他掌握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艺术辩证法[1];还有人认为,“明清之际,我国人物理论中出现了人物类型理论与人物性格理论并存的态势,并出现后者逐渐取代前者的历史发展趋势”,其中,“金圣叹的人物性格个性化理论显得更充分、更深刻、更完备。[2]有人则不无自豪地说,金圣叹的人物性格个性化理论比黑格尔、别林斯基早了两个世纪[3](P.562)!在我看来,这种以“西”释“中”,即套用西方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来阐释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极大地漠视与遮蔽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异质性”存在。“性格”一词,较早见于唐代李中诗《献张拾遗》:“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后来,出现于小说中,主要指一个人的脾气。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西门庆说武大郎是一个养家经纪人,“又会赚钱,又且好性格”。而真正把“性格”作为小说理论的范畴,运用于文学批评,则是从金圣叹开始的。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把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确定为小说。

唐诗中,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唐诗中七律第一,自然非杜甫巜登高》莫属。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大历二年重阳作于夔州。诗人登上白帝城高台,天高风厉,猿啼声声,水鸟回翔。两岸树林,落叶萧萧,如韶华易逝;长江奔流而来,似思绪翻腾。悲秋,何况又在万里他乡而作客;登台,更加上是衰年多病独自登临。时世艰难,频添白发,身世潦倒,病骨支离。不堪把酒浇愁,业已因病戒酒。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以景兴情,情景交融。前二联雄浑开阔,秋景灏然,大气磅礴,蕴含无穷。后二联从空间,时间及细节上摹写,点明登高悲秋情怀,以见忧愤深沉。八句皆对,对仗精切而不板滞。故清杨伦巜杜诗镜铨》云:“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而明胡应麟《诗薮》更说,“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莫名,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由此看来唐代七律第一,甚至古今七律第一,是早有定评,大家一致公认,那就是杜甫《登高》。

#文学#李白#读书#金圣叹#梦游天姥吟留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