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蝉的诗句,比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唐诗居高声自远前后句

2020-07-20知识9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赏析作者2113:加入5261日期:08-08-19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410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653。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语出唐代虞世南的《蝉》(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 译文: 萧疏 梧桐 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出自《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急求 请问各位擅长古诗词的大神们 寻找一句类似“居高声自远”含义的诗句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蝉的诗句,比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薛涛《蝉》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白居易《早蝉》两首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虞世南#文化#居高声自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