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历史沿革 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南京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颐和路公馆区最为出名的公馆建筑有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马鸿逵、汪精卫、杭立武、邹鲁、薛岳、胡琏、周至柔、钮永建等名人公馆,还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大使馆。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有的豪华,有的简朴,有的精细,有的粗犷,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按照公馆区保护规划要求,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均将按要求予以保留和保护,并将有选择地申报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这些名人官邸和外国使领馆原址原物,连同保护好公馆区的历史环境风貌,无疑对。
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修缮改造 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公馆的原主人多为上层人士、文化名家,有利于凸显民国精英文化的特质,最终也应成为南京的民国文化展示区。最大限度地还原“民国风”,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在其中一栋别墅,记者看到,门上的装饰条、屋顶上的石膏线,都保持着原汁原味,地板、瓷砖也是做旧处理。艺风堂作为南京颐和公馆的文化馆,一层为藕香零拾,展示精美的文化藏品,二层是一间高水准的小型放映室,免费为入住的客人播放民国影片,三层则为展览馆,不定期开展小型书展等民国展览。令人惊叹的是,艺风堂曾经的主人正是国民政府的“特勤总管”—联勤司令黄仁霖。你知道是谁将自助餐的概念引进中国的吗?答案正是黄仁霖。这位赴美留学的绅士在1936年购地建造了这幢欧式别墅,三层楼房均为砖混结构,钢窗木门。艺风堂把街区里的名人故居全部用图文资料、老照片的方式展示了出来,还搜集了很多民国老物件,比如昆曲的唱片、曲谱,老电影等,并设有民国影院、书斋,除了住店客人外,市民和游客也可以来听昆曲、练书画。很多游客都特别喜欢它的“腔调”,带着全家来度假、体验,还有一些“民国控”也对它十分偏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邹瑚莹教授:对成片的老建筑进行修缮改造能够。
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可以游览吗?好看吗是有人住吗?是人家家吗? 可以游览的,颐和路、江苏路片区都是民国公馆区,但是大部分都是民居,只能在外面看看拍拍照,不能进去。有一小部分街区是开发出来的,开发成商业区,可以进去看的。
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