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指挥镇八旗屯村名人 满族八旗是哪八旗?哪个尊贵一些?

2020-07-20知识6

满清八旗真的是“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为什么秦良玉和戚继光却能让他们头疼? 首先谢谢邀请,我是观史不复哀。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朝独有的一个制度。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由一个小部落慢慢蚕吞鲸食成长到可以撼动明朝的后金政权,李成梁还是贡献了不少输出的。当时的辽东主要有三个军事行政机构,就是建州卫都指挥使,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合称建州三卫,统归蓟辽总督节制。目的是以当地人统治当地人,所以这个官职都是世袭的。这个建州卫指挥使是个多大的官呢?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旅长级别。一般以5600人为1卫,设指挥使等官;每卫下辖5个千户所,以1120人为1个千户所,设千户等官;千户下辖10个百户所,以112人为1个百户所,设百户等官;每百户辖两总旗,各50人,总旗下辖10小旗,每小旗10人。当然指挥使跟指挥使是不同滴,建州卫也没有这么多人,明朝也不负责这些人的开支,逢年过节还要给朝廷进贡的。怎么说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吧!所以才有了李成梁守辽,是不是敲打敲打某些逐渐壮大的部落。只是为了方便管理,仅此而已。所以女真的部落都是战时为兵,下马为民。毕竟是马上民族,手工业十分落后,打猎是他们的常态。女真人打猎的时候,十人为一组,每一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满洲语叫做额真。后来。南指挥镇 地名的由来 早在公元前500年,这里就是先秦人活动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曾在雍城建都293年,在雍城遗址之南的南指挥镇共发现43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就是倍受学术界关注的秦公陵园区。1976年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这里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晚唐著名宰相白敏中在唐懿宗朝时因三辞而不得才出任凤翔节度使,到了凤翔后却极热爱这片土地和人民,尤其对南指挥情有独钟,所以他以太尉一职退离政界后便居住在南指挥。后人为了怀念这位名相,就把白太尉晚年居住的村子更名为太尉村。清朝时,这里为屯兵之所,至今,南指挥镇的部分村名以部队军官职位和屯兵地命名,如南指挥村、西指挥村、东指挥村、河南屯村、八旗屯村等。南指挥镇的沿革 1958年设南指挥公社,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恢复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连村、页东、页中、页西、铁黄原、白家凹、高庄、东社、八旗屯、河南屯、东指挥、南指挥、西指挥、西村、太南、太北16个行政村。1997年撤乡设镇。【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610322107:200 121南指挥村201 220连村202 220页西村203 220页中村204 220页东村205 220白家凹村206 122铁黄塬村207 122八旗屯村208 220东社村209 220高庄村210 122东指挥村211 220河南屯村212 122西指挥村213 220太南村214 220太北村215 220西村满清八旗真的是“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为什么秦良玉和戚继光却能让他们头疼? 历史上没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话,只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这句话是辽国人在与女真族战斗的过程中,发现女真族骁勇凭陵而发出的感叹,颇有“英雄惜英雄”的味道。《金史》中的原文谓“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至是始满万云”。更有人进一步讲说这句话的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这个我真没查到),但不管辽太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从他的行为上来看,显然对女真民族的战斗力非常忌惮,想方设法的分裂女真,不得使其统一,形成“不相统属,自相残杀,各争雄长”的局面。《大金国志·女真传》: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历史上尽管没有“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这句话,但是明朝人对明代女真的战斗力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就比如明人谢肇浙就认为明代女真在战斗力上来看和他们的金国祖先一样“满万不可敌”。《五杂组·地部二》:女真兵满万则不可敌,今建酋是也。而明朝中央政府对付女真民族的手段和耶律阿保机干的差不多,都是分裂女真,使其自相残杀,不能为患。《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兵部类第一卷》:夫奴酋系金人苗裔,总为女直,我祖宗设建州、海西各卫,又设为南北两关,而建州实奴酋所。满族八旗是哪八旗?哪个尊贵一些? 初置黄、2113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增5261设镶黄、镶白4102、镶红、镶蓝4旗,1653八旗之制确立。正黄、镶黄旗最尊。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清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

#明朝历史#历史#上三旗#中国古代史#努尔哈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