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华严经》讲的什么? 普贤行愿品浅释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相信这一部经,是在美国第一次讲,各位也是第一次听。这一部华严经在佛经里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却是王中之王,是佛所说大乘经典之中最长,但说的时间并不太长,释迦牟尼佛只仅仅用了二十一天来说这部华严大经。这部经的品数和卷数,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也有六十卷,但都是不太全。这八十一卷也不全,从原本中十万偈颂,只译出四万五千偈,不过已具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华严经,而这部经并没有存在世上,就是印度也没有,而是被龙王请到龙宫供养。在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六百年后,有一位龙树菩萨,聪明绝顶,将世间所有的文章、论议和经典统统读完,便发心到龙宫看藏经,在龙宫里他看见有华严经。华严经有三本—上本、中本,和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个世界微尘已经无量无边,何况大千世界里的微尘,其数目更大了。何谓大千世界?即是一个须弥山,一个日月,便是一个世界。积聚成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月,就是一个小千世界。再积聚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再积聚一千个。
华严经简介 佛教经典。全称2113《大方广佛华严经》,另5261称《杂华经》。4102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1653》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有人认为,在梵本《树严经》及《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8卷)中都提到 ysa 一字,这是于阗文而不是梵文。因此,该经出现的年代和传播的地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译本 汉译3种:①东晋佛陀跋陀罗译,60卷34品,称《旧(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②唐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③唐贞元中般若译,40卷,称《四十华严》,为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此外,传译该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的亦不少。从东汉支娄迦谶译此经别行本《兜沙经》(《如来名号品》)开始,至唐时止,据法藏《华严经传记》所载,这类别行译本有35部之多。各译本中,以唐译《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最为流行。其中重要的有支谦译《菩萨本业经》(光明觉品)1卷;聂道真译《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净行品)1卷;竺法护译《菩萨十住行道品》(十住品)1卷;祗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十住品)1卷;鸠摩罗什。
昙鸾的著述思想 昙鸾大师的著述,根据《续高僧传》卷六及《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九等所记,共有十种。其中,《大集经疏》现已不存。《论气治疗方》、《疗百病杂丸方》、《调气方》、《服气要诀》四种,似乎是同本异名的关于气功之类的医书。据《续高僧传·昙鸾本传》载,大师能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可见其在医学上的造诣。大师的著书还有《礼净土十二偈》(《赞阿弥陀佛偈》)、《安乐集》(《略论安乐净土义》)、《净土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其中《往生论注》二卷,是对印度世亲菩萨《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的注解,上卷解释偈颂,下卷专释长行,其间随处可见大师的高深见解。其有“二道二力、名号为体、往还二向”等论义。这些都体现出昙鸾大师净土教的思想。《赞阿弥陀佛偈》,有七言偈一百九十五行。是依《无量寿经》而赞咏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功德,所以又称《无量寿经奉赞》或《大经奉赞》《略论安乐净土义》是用问答的体裁,把有关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三界摄否、庄严多少、往生辈品、边地胎生、五智疑惑、渡与不渡、十念相续等问题,作总别九番的问答,并一一加以解说。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完全表现于《往。
破戒怎么讲(怎样算是破戒),不懂的不要乱答!! 我所理解的破戒就是所做所想与所做做,与自己受的戒不相符就是破戒。这是我的理解,其实很多出家师父对戒律都守的很好,多向他们学习。br/>;破戒就是违反的所受的佛陀。
净土宗的特点是什么?
关于小乘、大乘佛教,禅宗,密宗的区别!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br>;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念佛教哪个咒病可以快好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似消极实积极〗净土法门,汲汲求个人死后的归宿,仰仗他力救度,不大谈现实的利益,与天主教徒寄希望于上帝恩赐死后升天堂享永恒净福相类,不像禅宗那样怀“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自信,不像法相宗那样倡入生死中历三大阿僧祗劫磨炼,只图安乐易行,这自难免“消极”之嫌,引来教内外一些人的轻视。然而,这只是净土法门的表面,若深究其底里,冷静考察它的实际效果,便可发现它的精神和效应至为积极,这大略可从三个方面去看。一、发心与实证之积极净土宗行者,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太执着个人死后的归宿,但从净土法门的旨趣来看,它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急切实现大乘普度众生宏愿的积极精神。净土法门旨趣之积极,首先表现在它的发心。据《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者,皆以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必备条件。《往生论》云:“二乘种不生”,昙鸾大师注说:“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印光大师总结净土法门大旨“以菩提心为根本”。正因为报答四恩、普度众生共趋佛道的心愿十分急切,才孜孜求生西方净土,为的是不走弯路,尽快获得度人利生的方便,。
写鸠摩罗什的书最全面真实的是哪一部? 《鸠摩罗什传》《高僧传》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公元343-413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其祖原籍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