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吕思勉的通史有两部,为《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两者内容相似,前者为教材性质,是大纲性的著作;细密详实,文字精练,但较少趣味性。后者为参考书性质,叙述详略不一,但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适合稍高一点层次的读者阅读。我没有读过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只读过他的《白话本国史》,但二者异曲同工,我就谈谈后一本书的阅读体会,供读者参考。《白话本国史》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但吕先生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这个方法包含两点,一要有科学的眼光,二要懂得考据。他是按照这个精神写这本书的。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条主线,即贵族下沉,平民崛起,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朝。我们先来看书中是怎样用科学眼光看历史的。首先是用科学眼光对史料记载的进行质疑,推翻常见的史家结论。这里举几个例子。1、他质疑儒学的源头,他认为儒学“只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后世实行儒家之学,便是实行孔子之学;其功罪、祸福一大部分,应当由孔子负责任”。2、他认为世界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3、用科学类比的方法,质疑古人操守胜过今人的。
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过程?? 1、夏朝(前21132070-前1600年)。夏禹死后,其子启担任王5261,从而由“禅让”转变4102而“家天下1653”。夏桀,虽智勇兼备,但生性残暴,沉溺声色。武力征服不从部落,且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尽搜刮民脂民膏,加剧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最终商汤伐夏成功,夏灭亡。2、商朝(前1600-前1046年)。不务朝政,攻打黄土高原和东夷地区。这些加剧了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岐山地区的周部落,休养生息,闷声发财,最后商纣无奈自焚,商灭亡。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周分为东西二周。西周。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时期。周宣王时,土地改革中央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遭到大贵族的反扑。然后千亩之战大败,宣王的南国之师被摧毁。到了周幽王,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废太子另立,引起诸侯不满。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戏诸侯,诸侯愤怒。而后,被废太子联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镐京,诸侯不救,西周灭亡。东周。东周东迁后,大量土地分封与诸侯,控制诸侯的力量彻底消失,诸周天子成为傀儡,出现了春秋战国局面。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秦末年,皇子胡亥与宦官和丞相勾结夺位,逼迫太子扶苏自杀。登基后重用赵高,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外忧。开疆扩土。
历代偏安政权大多定都南京,而南宋为何却定都杭州? 南宋一开始的都城是在建康府(今南京市),南宋虽然没有正式定都建康,但建康在南宋初期一直起着都城的作用,定都临安(今杭州市)以后,还一直把建康作为留都,后来南宋之所以选择定都临安,是因为长江防线被金军突破,建康府被金兵占领,就连临安府也被金兵给付之一炬了,金军撤回到长江北岸以后,宋高宗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只好暂定临安府为行在,这样一来,就确立了南宋定都临安的国策。(宋徽宗画像)公元1129年,金军一路南下,前锋直指临安府,当时的金军喊出了“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口号,宋高宗无路可走,只好采取入海避敌的策略,东南沿海有很多的城市,如越州、明州、定海、温州等等,宋高宗若走陆路,次第逃入这些城市,很容易被金军活捉,金军骑兵虽然强悍,但不善于海战,所以对宋高宗来说,乘船沿着海岸线逐步南下是最安全的。高宗先是逃往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当金军先锋只逼明州之时,高宗只好坐船逃往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再逃昌国(今舟山市定海区),公元1130年的这一年,高宗乘海船在温州沿海一带漂泊了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在海上建立起了南宋朝廷,而此时金军已经攻陷明州,正在积极渡海,准备活捉赵构。(宋高宗画像)金朝统治者认为摧毁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