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为什么造太阳?连这个问题都没人提? 那几个国家有托卡马克

2020-10-07知识7

太空无垠里有哪些高科技? 太空无垠里有哪些高科技是人类现在正在研究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人为什么造太阳?连这个问题都没人提? 那几个国家有托卡马克

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那几个国家有 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人为什么造太阳?连这个问题都没人提? 那几个国家有托卡马克

未来谁有权利开采月球?为啥可控核聚变一定要用月球上的氦-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不但承载着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希望,而且还可以作为人类向更加遥远的深空进行星际探测和航行的中转站。与此同时,随着地球上资源、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将目光放到其它星体上进行能源资源开采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而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势必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对月球资源的开发,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一种热潮。从人类近几十年向月球发射的众多探测器作回的资料来看,月球上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水冰、铁、钛、钾、铬、镍等金属矿床以及稀土、磷矿、硅等,除了这些地球上常见的矿产资源以外,月球上还拥有着地球上非常稀有的氦-3。大家都知道,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元素中的质子在量子随穿效应的作用下,有一定几率进行质子-质子链式反应,两个质子首先结合形成氘,然后氘与1个质子聚合形成氦-3,两个氦-3再进一步聚合形成氦-4,在此链式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我们还无法完全还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也就无法通过核聚变反应来获得足够多的能量。目前包括我国在内一些国家着力研究的可控。

人为什么造太阳?连这个问题都没人提? 那几个国家有托卡马克

人类已经可控核裂变了,为什么还要研究核聚变,是还不够用吗? 核裂变与核聚变,除了失控反应下都会炸出蘑菇云外,没有一点儿相同之处。现在,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40座,当然,全部都是核裂变反应堆。全球核电站的总发电容量超过350千兆瓦,占发电总量的约16%,要是把所有反应堆的运行时间加在一起,已经有10000年了。核电站。一万堆时,看上去技术应该很成熟了,那为什么非要费那么大劲研究可控核聚变呢?因为裂变反应有几个缺陷,怎么都无法绕开。裂变反应堆远不如聚变反应堆安全。想让聚变反应持续进行,需要极端苛刻的高温高压等条件。比如在太阳的中心,1500万度的高温和极端的高压下,氢聚变成氦,损失一部分质量换取了巨大的能量。在地球上我们无法制造那么极端的高压环境(没有那么强的压力容器),只能将反应核心区域的温度提高到上亿度,让氘和氚(氢的同位素)的原子核飞速运动剧烈碰撞来实现聚变反应。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托卡马克)。如果发生故障、事故、战争、自然灾害,导致聚变堆降温、失压、失控、破损,聚变反应的条件便被破坏了,这时反应立马就会自行停止。即使反应堆被导弹炸平了,因为反应物质没有放射性,所以没有发生灾难性事故的可能。裂变反应正好与之相反。裂变反应的反应门槛非常低,只要足够质量的。

中国人造太阳温度应该很高,那么它是用什么装起来的呢? 大家好啊,我是二蛋。中科院研究所研发出“人造太阳”这个消息实在是振奋人心。有人可能了解,太阳表面的温度大概有5500-6000摄氏度,核心温度可能达到1500-2000万摄氏度;而这些温度的来源就是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就是“模拟”了这样一个聚变过程。那我们回到答主的问题,中科院研究所的“一亿度”人造太阳到底是拿什么装起来的?到底什么材料才能承受住这么高的温度?答案确实如别的答主所说,这些高温等离子体其实并没有接触容器,而是在容器空腔中被超磁场约束而循环运行。简单聊聊这个装置,这个装置全称叫做“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目前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有这个装置,这个“东方超环”大概有11米高,直径4米,大概有将近400吨重,但是要实现像太阳那种热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高温在普通容器下瞬间就会变成气体,所以机智的科学家就找了一个好办法:利用超强磁场让这团火球“浮”起来,在不与容器材料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控制和加热,来造出“太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上天,这个超磁场的强度比地球南北极的磁场还要高出两万倍以上,而且为了能够长时间、稳定的造出核聚变,还必须造出真空、实现超导;同时还要防止核聚变发生。

中国目前核聚变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写一篇<我们未来的能源>的想象作文 我们未来的能源老师布置了一篇《未来的能源》习作,要求展开丰富联想。可是,写什么好呢?我沉思起来,不知不觉地闭上眼睛…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似得挂在天空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更不可思议的是样式古怪的车,它们排出来的竟然是水蒸气。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出现了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我叫小灵通,是你的导游。这里是公元2048年。由于石油于5年前耗尽,现在公路上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汽车。小灵通讲解到。“氢气动力汽车?我不解地问。“对,氢是既高效又环保的新型清洁能源。它大量存在于水分子中.人们可以通过电解将其分离出来,供人们大量使用。人类已经开发出了使用氢气做燃料的发动机,氢燃烧后有还原成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不再使用不环保的石油燃料了。小灵通说。“那还有加油站吗?我忍不住又问。“现在也没有加油站了,取而代之的是‘加电加气’站。小灵通说.“未来有的主要能源电与氢气,那上那去发那么多电呀?我问小灵通。“你猜猜看。“用太阳能。我自信地说。“可该怎么使用它呢?具我所知,它们可不太好用呀?我不解地问。“也对也不对。应该是‘人造太阳’。“什么?‘人造太阳’?没看见。

#能源#太阳#核聚变#核裂变#“人造太阳”计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