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夏天心脑血管病高发,保持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2020-07-20新闻6

提到夏天,很多人想到的是绿色、阳光、沙滩,一切美好的向往。

可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可能更多的是担心,因为夏天是心脑血管问题的高发季节。高温、出汗、纳凉方式、睡眠质量差等,都有可能引发血管循环的负荷增加。长期这样,会给心脑带来严重的伤害,可能导致心肌增肥增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所以,血管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三个迹象预示血管在变老

迹象一:活动能力下降,血管在变脆、变硬。比如以前走3公里才会觉得累,现在走1公里就累得不行了。如果是“三高”导致的血管老化、变硬,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反过来加重“三高”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活动能力可能进一步降低。

迹象二:记忆力变差,说明血管堵塞。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栓塞等会引起动脉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嗜睡、记忆力差、精力不集中等问题。

迹象三:腿部肿胀,可能静脉曲张。一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因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易患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动静脉瘘病变也可表现为肢体肿胀和代偿性浅静脉曲张。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人还会出现脚趾麻木、发凉、下肢疲劳、疼痛、间歇性跛行,此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尽早就医治疗。

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信号”

胸痛

有不少中老年患者恰恰是肩痛(以左肩、左手臂酸痛较为常见),以为肩周炎发作,其实是冠心病。急性胸痛常见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

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不同,心源性患者在平卧时病情加重,而坐位或立位时减轻,多见于有心脏疾病史及体征的老年人。

晕厥

心源性晕厥与一般的头晕头痛不一样,若在活动时发生晕厥,则要高度怀疑。主要伴随症状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可能还有短暂的心悸。用力是较常见的诱因,比如有些老年人用力解大便,提示我们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

水肿

心脏不好或肾不好,都容易引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比如下肢,特别是脚踝部。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首先出现于骶部。

打鼾

研究发现,长期打鼾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要比不打鼾和偶尔打鼾的人高出数倍。

常做8件事血管不添堵

喝够水

早上6~9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高峰期。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晨起后要及时补水,建议喝100毫升左右的温白开水;晚上睡前1小时也应补水,老人可以在床边常备一杯水,起夜或半夜口渴时可以喝一小口;白天若是因为温度高、运动等原因出汗,也应及时补水。

吃得佳

建议生活中注意饮食平衡,多吃果蔬,少吃油腻、刺激、辛辣的食物。大家平时可以常吃些天然的“化栓食物”: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绿茶等。还可以多吃冬瓜、小白菜、海带、番茄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清理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管腔狭窄,预防血栓形成。凉拌新鲜蔬菜、烹饪海鲜时加点儿大蒜,还能佐制蔬菜和海鲜的寒性,但胃病患者不宜生食大蒜。

血压稳

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都会直接导致血栓形成和脱落。高血压患者要稳定血压,不要突然停药或擅自增减药量。

不熬夜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建议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

少烟酒

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

心情好

笑能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心情放松时,血压也会相对稳定。

多走路

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多走路就是不错的选择。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避免血栓形成。建议每天快走30分钟,以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度。

三动作

长时间伏案工作,下肢血液循环会变差,日常上班族可多做三个动作。

动作1:踮脚。穿着平底鞋站好,将脚跟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约2秒后落下脚跟,站稳后继续将脚跟抬起,反复进行。每天做3次,每次5分钟。

动作2:绷脚尖。平躺或坐于床上,双腿平放,双膝自然伸展,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极限位置时保持5~10秒,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慢慢绷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下,至极限位置时保持5~10秒,再慢慢放下,休息片刻。两个动作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

动作3:转手腕。两脚与肩同宽,或坐或站,上身正直,两手先侧平举,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双手手腕同时由内向外转100下,再由外往内转100下,动作要缓慢。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脑血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