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龙生了九个孩子,但是都与龙的形象不同。人们常“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这句古话来比喻兄弟之间性格和爱好等等都不相同。不过,在中国文化里面,“九”这个数字实际上并不是具体数量,而是一个虚数。
古人把偶数归为阴数,奇数归为阳数。所以九为阳数最高,通常皇帝都称为九五之尊。而五这个数字又正好居中,象征至高权威。《易经》有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所以人们用九子来形容龙的后代,也是出于对龙图腾的无限崇拜。
虽然并非恰好是九个,但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人们逐渐理解为龙就是有九个孩子,并且每个孩子的具体形象人们也都补充上了。下面我们按照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认识下这九个孩子。
老大囚牛,很喜欢音乐,它是所有龙子中性情最为温和的。不嗜杀也不逞凶,相传为龙头蛇身,而头部又与牛头有几分相似,它的母亲应该是一头神牛。囚牛听力极其好,能辨世间万物声音,人们弹琴时它就立在琴头欣赏音乐,所以琴头常常都雕刻着他的样貌。
老二睚眦,豹身龙首,看上去非常霸气,是龙和豹所生。古书记载睚眦嗜杀好斗,古代常常将它的形象刻在刀剑柄之上,看上去就好像口吐刀剑一样,怒目而视凶狠无比。古语有云:“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逐渐变成了腥杀的化身。
老三嘲风,它喜欢站在险处张望,在民间它是象征吉祥和威严,它的母亲是猞猁,猞猁属于猫科动物,大家可能也经常看见猫在屋顶窜来窜去。嘲风也是具有如此特点,所以人们将殿角雕刻成它的形状,用来辟邪安宅。
老四蒲牢,它的特点是喜欢大声吼叫,它本居于海边,虽然贵为龙子,但是却惧怕海里的大型鱼类。大鱼一逗它,它就会被吓得大声吼叫。所以人们根据这个特点,把它的形象做成钟纽,将撞钟的木杵做成大鱼的样貌。这样一来,敲钟发出的声音就会很大。传说它的母亲是海里的某种蛇类。
老五狻猊,说到狻猊就不能不说狮子,狻猊的外形和狮子几乎没什么出入。而狮子最早记载是东汉时期西域进贡而来,龙与狮子生下了狻猊。但是狻猊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相比狮子更早。《尔雅》记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由此可见,狻猊应是狮子的古称。
老六霸下,样子和龟差不多,喜欢背重物,所以很多石碑下面都有霸下的身影。它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它负碑的形象总是昂着头努力地向前走,永不停歇。大家也很容易看出,它的母亲就是龟。
老七狴犴,外形和虎相似,那么母亲应该就是虎。它比较特别,喜欢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加之它的外形威风凛凛。所以古人将它的形象装饰在衙门和狱门之上来威慑坏人。在民间它也是百姓的守护神。
老八负屃,这应该是和龙最为接近的了,它喜欢盘在石碑顶上,中国的碑碣历史悠长,名家诗文雕刻其上,而负屃最为喜欢这种好看的碑文,它甚至心甘情愿化作图案去衬托这些传世佳品,和下面的霸下相互照应更为壮观。而它的母亲则是一条青龙。
老九螭吻,它是龙头鱼身,很显然它的母亲是鱼。螭吻的原型很多人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里面的摩羯鱼。不过我并不认同,古人想象力丰富的程度,我觉得不需要参考谁作为原型。螭吻常见于中国古建筑的屋脊上,民间认为它能祈求降雨和避火消灾。
老祖宗在古老的岁月中,用龙子的各种不同形象寄托自己的信仰,希望后代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为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