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从一个基层军官成长为北宋一代将星,最初是陕西路的经略判官尹洙慧眼识人,把他推荐给了时任经略副使的范仲淹和韩琦。
那是1040年,对狄青来说意义非凡,自此一路高升。
狄青在西北边区打仗原本过于勇猛,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他脸上有刺字,每次出战,都戴一副铜面具,这个面具成了西夏军队的噩梦。
后来经范仲淹的劝说,狄青发奋读书,变得富于谋略。
配图
1
狄青一生最大的功劳是平定南方的侬智高叛乱,他也由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战后的1053年,宋仁宗赵祯力排众议,让狄青担任枢密使。这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皇权安危,大幅削弱武官的权力之后,北宋军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不管你功劳再大,在文官眼里永远都低人一等。
赵匡胤剧照
宋朝开国近百年来,以军人身份担任过枢密使的,只有开国功臣曹彬和一个功臣之后。狄青是第三个。这也充分说明仁宗皇帝对他的厚爱和信任。
在“缙绅集团”铺天盖地的攻势下,狄青后来被迫下课,不多久郁郁而终。时年49岁。
狄青生前最大的梦想,是融入“士大夫”的圈子。这是个不可能的梦想。他功成名就之后,曾对身边人说,如果自己有进士的出身就好了。
在宋帝国的军人眼里,狄青是个大英雄。但他从未得到过文官们的尊重,除了他的恩师范仲淹和老乡文彦博。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卑微的出身和脸上的刺字,让狄青受尽了嘲笑和侮辱。他还不得不忍受。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他太难了。
狄青沉默寡言,行事谨慎,对文官一向非常恭敬。但是,面对无休止的取笑,他也有反击的时候。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当初狄青离开西北军区,出任枢密副使的时候,另一个副使是王尧臣。两人天天在一起,王尧臣动不动就拿狄青脸上的刺字开玩笑。
狄青虽然很恼火,一直忍着没有还过嘴。
配图
某日,王尧臣见到狄青,又笑吟吟地说:“狄将军的面涅,看上去更鲜明了!”
“面涅”就是指面部的刺字。狄青忍无可忍,回敬了一句:“你要是喜欢的话,就送你一行字。”王尧臣没想到狄青也有回嘴的时候,顿时尴尬不已,自此不敢再取笑狄青。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只能说明某些文官的素质令人疑惑。堂堂枢密副使,居然还嘲笑他人身体上的瑕疵。而狄青的反应再正常不过,态度已经很文明了。
山西文水县狄青庙
3
早年,狄青曾被调到如今河北的真定路做副帅,认识了一个叫刘易的学官。
刘易满腹经纶,喜欢作诗,和狄青的老上级韩琦是朋友。狄青本就尊重文人,对他自然不敢怠慢。
而刘易的脾气很暴躁。有一次狄青设宴款待宾客,还请了表演滑稽戏的俳优助兴。有个俳优模仿迂腐的儒生,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配图
刘易看了却大动肝火,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当场指着狄青的鼻子大骂。或许他认为那是狄青故意安排的节目。问题是在座的还有韩琦等朝廷高官,没人觉得节目有何不妥。
狄青神色自若,一边解释一边给刘易赔不是。刘易却更来劲了,骂不绝口,还把酒杯摔得粉碎。而狄青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
次日,狄青专程登门拜访刘易,再次向他表示诚恳的歉意。
这件事让韩琦印象深刻,他对人说,狄青果然有大将的气量。
电视剧里的宋代官员形象
话是没错。可这恰恰也暴露了北宋军人的地位有多尴尬。狄青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军区副职,而一个小小的学官都敢随意辱骂他。
这位喜怒无常的刘易和狄青还有另一段故事。狄青用一种很温和而又好笑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狄青主管陕西泾源路的时候,刘易也是他府上的常客。
刘易对一种名叫“苦马菜”的野菜情有独钟,大概就是今天的苦菜。当时的西北边区找不到这种野菜。每次吃饭没有这道菜,刘易就很不爽,大吼大叫。
狄青没办法,专门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找来苦菜。然后,每逢刘易去狄青府上吃饭,面前必定有一盘苦菜。来回几次,刘易对这道菜吃得无比腻味,难以下咽,只好开口告饶,换了家常菜。
不得不说,狄青对付脾气不好的挑食者很有一套,还不伤和气。
苦菜
4
狄青受文官的气,那是无可奈何。对其他不懂礼貌的人,狄将军也是有脾气的。
狄青在定州当副帅的时候,韩琦曾是主帅。有一次韩琦大宴宾客,请了歌女助兴,气氛热烈。
有个叫白牡丹的歌女喝醉了,挨个给众人劝酒。到狄青跟前,她看见狄青脸上的刺字,笑道:“斑儿,喝一杯吧。”
狄青当时没有发作。第二天,他找上门去,抽了白牡丹几鞭子。
配图
这件事也见载于《宋人轶事汇编》。如果属实,这大概是狄青唯一一次被人讥笑身体的瑕疵而动粗。这也让狄青的形象更为鲜活。
后来狄青身居朝廷要职,仁宗皇帝曾派人给他送了药膏,让他去除脸上的刺字。狄青却说:“陛下以军功提拔我,不问出身。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脸上的涅文。让我留着吧,以此激励军中将士。”(《宋史·狄青传》)
北宋沿用了五代以来的陋习,征来的士兵身上往往都会刺字。不过刺字的部位有所不同,有的在脸上或者耳朵后面,有的在胳膊上、手背,还有的刺字在手心。
狄青的刺字偏巧在脸上。他对宋仁宗表达的意思,正是一种“知耻而后勇”。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人轶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