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谁的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什么意思

2020-10-07知识14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全文是什么?作者是谁?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谁的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什么意思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哪里? 来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是作者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如果不够仔细,去文库看看吧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谁的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什么意思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颈联。说的路边的野草侵占了古道,碧草连天像是连接到了远处的荒城。通过描写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别离的友人征程,引出“送别”题意,扣合题面“古原”,描写了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既令人惆怅,又富有诗意。《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是考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自谁的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什么意思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馥馥的2113香气侵入古老5261的道路,闪闪的绿光爬进遥远的荒城。这句诗4102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1653《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古原上的芳草啊一丛接着一丛,一年有一度枯萎也有一度繁荣。无情的野火哪里能烧毁干净,温暖的春风又唤醒新的生命。馥馥的香气侵入古老的道路,闪闪的绿光爬进遥远的荒城。又送公子走向天涯啊走向天涯,萋萋的芳草充满离别的感情!扩展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2113荒城。的5261意思是芳草的馨香弥4102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1653绿连荒城。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作者送别将要远行的友人,凝望着这阳光里生机勃勃的春草,想到它们生命虽然有限,却是这般的强韧,心中的感慨逐渐扩大开来,成为美好的赞颂,这不仅仅对古原上的春草,更是对生命本身,就连和友人的分别时刻也被染上了明朗的色调。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