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相电度表的接线图 三相四线电表加互感器接线图

2020-10-06知识7

三相四线电表加互感器接线图2113如下:三只5261互感器安装在断路器负载侧,4102三相火线从互感器穿过1653。1、4、7为电流进线,依次接互感器A、B、C相电互感器的S1。3、6、9为电流出线,依次接互感器A、B、C相电互感器的S2。2、5、8为电压接线,依次接A、B、C相电。10端子接零线。扩展资料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表是基于MIUI并用于数字采样处理技术及SMT工艺制造的新型仪表,采用进口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三相电源供电,操作简便,高效快捷。原理是由分压器取得电压采样信号,电流互感器取得电流采样信号,经乘法器得到电压电流乘积信号,再经频率变换产生一个频率与电压电流乘积成正比的计数脉冲。参考资料:-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表

三相电度表的接线图 三相四线电表加互感器接线图

三相电表怎么接线啊? 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2113三相四线制5261供电电路:三相四线制指三相交4102流供电中有三根火线(1653U、V、W表示),一根零线(N表示)。每两条火线之间电压380V,称为线电压,任何一根火线与零线的电压为220V,称为相电压。所以,220V的灯泡不管功率多少,都应给接相电压,即一根接零线,另一根任接一根火线。按三相交流电压380V考虑,线电压为380V,相电压为220V,则三只相同阻抗元件,先以星形接入,再以角形接入,其中Z为电机每相绕组的阻抗(三根钨丝管),应该是相电流会增大到原来的1.732(根号3)倍,线电流会增大到原来的3倍,功率也变为原来的3倍。答:三相四线制,在低压配电网中,输电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其中三条线路分别代表A,B,C三相,另一条是中性线N或PEN电源侧的中性点接地,则中性线也称为零线(老式叫法,应逐渐避免,改称PEN,如果不接地,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性线不能称为零线)。在进入用户的单相输电线路中,有两条线,一条我们称为相线L,另一条我们称为中线N,中线正常情况下要通过电流以构成单相线路中电流的回路。而三相系统中,三相平衡时,中性线(零线)是无电流的,故称三相四线制;在380V低压配电网中为了从380V线间电压。

三相电度表的接线图 三相四线电表加互感器接线图

三相电度表如何接线? 所接的电表为三相四线制电表,因一次电流较大,需采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从3个相线上连接了3个电流互感器的次级,从而连结了6个线,再加上原本的3个火线,一共是9个线,加地线是10个线。10个线在电表10个接头上的连接方法为:1、外观法:面对电表下部接线端子排,1-9端中有6个接线孔在一条直线上,则这6个接线端分别为A、B、C相电流互感器引出进电表电流线圈的;1-9端中有3个接线孔在一条直线上,则这3个接线端分别为A、B、C相母线(火线)引来进电表电压线圈的。其中1-3端中在一条直线上的两孔接A相电流互感器;4-6端中在一条直线上的两孔接B相电流互感器;7-9端中在一条直线上的两孔接C相电流互感器。1-3端中另外一孔接A相相线;4-6端中另外一孔接B相相线;7-9端中另外一孔接C相相线。2、测试法:用万用表或试灯量测1-3、4-6、7-9中,通者两端分别为A、B、C相的电流线圈,剩余的三孔与第十孔(地线)相通者分别为接A、B、C相的电压线圈。3、过去习惯接法是第一个电流互感器(A相)接电表的1、3孔,第二个电流互感器(B相)两根线接电表的4、6孔,第三个电流互感器(C相)的两根线接电表的7、9孔,原本从母线上引出的三根火线(A、B、C相)分别接2、5、8孔,地线接第十个孔。

三相电度表的接线图 三相四线电表加互感器接线图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图怎么接 1、三相电度表的安装有两者接线方法。一是使用电路互感器与电度表连接。另一种是直接接线进电度表。2、这里就有关直接接线说明一下。首先要买直接接线的电度表。比如现在的电子电度表。3、1,4,7就是电源进线。这里可以不用分清ABC三相,但是必须是3根火线即3根相线,如下图所示。4、接着把3根相线安装在接线孔里。注意要接触良好,即把2只螺丝旋紧。这就是接进线。5、然后再接出线。如果出线是多股铜线,就必须拧成一根线,不能有叉线。6、最后把零线接在电度表接零线位置。线可以细一些,如下图所示。扩展资料安全注意事项1、三相电度表在出厂前经检验合格,并加封铅印,即可安装使用。如果检查出是无铅封或储存过期的电度表,应请有关部门重新校验后,再安装使用,以确保准确计量电量。2、电能表由原包装箱中取出时发现内包装或外壳损伤,不要对该电能表进行安装、加电,请与产品公司技术服务部门联系。3、电度表安装在室内,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安装电度表的底板应安置在坚固耐火、不易受潮震动的墙面上,电度表安装高度建议在1.8m左右,安装后电度表应垂直不倾斜。4、电度表在安装时,安装规定相序(正序)及正确的接线图进行接线。接入接线盒内的导线要。

带互感器三相四线电表接线图/接线方法 互感器、断路器 电表 方法/步骤 接线如下图: 1、4、7为电流进线,依次接互感器A、B、C相电互感器的S1。2、5、8为电压源接线,依次接A、B、C相电。3、6、9为电流出线,依次。

三相电表接线图带电流互感器? 三相电表带互感器的最多电2113流规格一般为1.5(6)A和0.3(1.2)A,还有5261南网的1(2)A,那么三相电表互感4102器接线怎么接呢?首先我们来1653看看三相四线电表接互感器的接线方法。一、三相四线电表要连接三个互感器,接线图如下:A黄线,电压线接入2号口,电流线经过第1个电流互感器S1接入1号口输入,S2接入3号口输出B绿线,电压线接入5号口,电流线经过第2个电流互感器S1接入4号口输入,S2接入6号口输出C红线,电压线接入8号口,电流线经过第3个电流互感器S1接入7号口输入,S2接入9号口输出N黑线一般代表零线,直接接入10号口。二、三相三线电表接线图三相三相电表一般要连接互感器,接线图如下:A电流线经过互感器S1接入1号口,3号口经过S2输出,电压线接入2号口。B电压线接入5号口,电流线直接接负载C电流线经过互感器S1接入7号口,9号口经过S2输出,电压线接入8号口

三相电表接线图? 三相电表有三相三线有功电表和三相四线有功电表之分。三相三线有功电表的接线:三相三线有功电表(机械表)有两个驱动部件组成,两个铝盘固定在一个转轴上,称二元件电表。对外共有8个接线端。其接线图如右图所示,(a)为直接接入,(b)为经过电流互感器接入的接线方法;三相四线有功电表的接线:三相四线有功电表由三个驱动部件组成,称三元件电表,和单相及三相三线电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是其共有11个这么多接线端,此电表常用在动力和照明混合的供电电路。接线图如下: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图怎么接 详细 三相2113四线电度表接线方法:1、若线路上负载电流未超过5261电度表4102的量程,可直接接在线路上。2、若负载电流超1653过电度表量程,须用电流互感器将电流变小。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槽盖内面有接线端子连接图,应参照接线。每个接线柱有不止一个紧固螺丝,接线时应将导线头充分固定在它们下面。扩展资料安全注意事项:1、三相电度表在出厂前经检验合格,并加封铅印,即可安装使用。如果检查出是无铅封或储存过期的电度表,应请有关部门重新校验后,再安装使用,以确保准确计量电量。2、电能表由原包装箱中取出时发现内包装或外壳损伤,不要对该电能表进行安装、加电,请与产品公司技术服务部门联系。3、电度表安装在室内,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安装电度表的底板应安置在坚固耐火、不易受潮震动的墙面上,电度表安装高度建议在1.8m左右,安装后电度表应垂直不倾斜。4、电度表在安装时,安装规定相序(正序)及正确的接线图进行接线。接人接线盒内的导线要固定紧密,避免接头接触不良而烧毁接线盒。5、在雷雨较多的地区使用电度表,需要在安装处采取避雷措施。6、在有污秽及可能损坏机构的场所,电能表应安装在保护柜内。7、三相电度表使用的负载应在额定负载的5%~。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图怎么接? 1、三相电度表的2113安装有两者接线方法。一是使用电路互5261感器与电度表连接。另一种4102是直接接线进电度表。2、这1653里就有关直接接线说明一下。首先要买直接接线的电度表。比如现在的电子电度表。3、1,4,7就是电源进线。这里可以不用分清ABC三相,但是必须是3根火线即3根相线,如下图所示。4、接着把3根相线安装在接线孔里。注意要接触良好,即把2只螺丝旋紧。这就是接进线。5、然后再接出线。如果出线是多股铜线,就必须拧成一根线,不能有叉线。6、最后把零线接在电度表接零线位置。线可以细一些,如下图所示。

三相四线电表接线图接220表走么 三相四线电表接220表走,表的零线一个孔接进线的零线,abc三个火线进线孔线并起后接进火线。三相电表用单相负荷,是必须正确计量的。特别是三相四线,每相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流线圈,只要不存在接线错误,是可以对单相负荷准确计量的。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是采用进口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16位A/D转换、数字乘法器、应用数字采样处理技术及SMT工艺制造的新型仪表。扩展资料:电子式三相四线预付费电能表具有电能计量、负荷控制和用户信息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新型IC卡式预付费电能表,该表是当前改革用电体制、实现电能商品化、解决收费难及调节电网负荷状态的理想产品。本系列电子式三相电能表接入方式有两种:直接接入式或经互感器接入式。该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GB/T17215.321-2008《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和GB/T18460.3-2001标准中对电子式三相预付费电能表的全部技术要求。参考资料来源:-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表

#三相不平衡#零线火线#三相四线#零线#电流互感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