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巴耳末系 第一条谱线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2.75eV的光子。

2020-10-06知识1

里德伯公式(又称里德伯-里兹公式)(Rydberg Equation)是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的表示氢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其中R=4/B,称为里德伯常量,λ是谱线的波长。里德伯。

里德伯公式的里德伯公式

已知氢原子的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一条谱线的波长为656.28nm,试由此计算帕邢系(由高能激发态跃迁到n=3的定 巴耳末系最长的波长λ32=656.28nm,满足关系 ;nbsp;nbsp;nbsp;次长谱线波长λ42满足 ;nbsp;nbsp;nbsp;二式相减,得 ;nbsp;nbsp;nbsp;λ43就是帕邢系波长最长的。

(1)简述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要点. 详情参考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初步

实验发现,基态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2.75eV的光子。 设基态氢原子吸收12.75eV后被激发到En能级,即 ;nbsp;En-E1=12.75eV ;nbsp;nbsp;nbsp;解出n=4,即激发到E4能级。能级图如下图所示,可发出λ41,λ31,λ21,λ43。

里德伯公式(又称里2113德伯-里兹公式)5261(Rydberg Equation)是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4102德伯提出的表示氢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1653。其中R=4/B,称为里德伯常量,λ是谱线的波长。里德伯公式是比巴耳末公式更加普遍地表示氢原子谱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是里德伯公式在n=2的条件下的特例。里德伯公式中,对于每一个n都有n'=n+1,n+2,n+3…每种n和n'的组合都代表一条谱线。例如n=2、n'=3是波长为6563?的Hα线,n=2、n'=4是波长为4861?的Hβ线。对于每一组n相同,n'不同的无穷条谱线,都构成一个线系。每个线系的第一条谱线波长最长,是n'=n+1向n的状态跃迁产生的谱线。随着n'不断增大,谱线的波长越来越短,谱线之间波长的间隔越来越小,当n'=∞时,线系终止于

氢原子光谱谱线波长遵循公式 赖曼系的第一条谱线1λ1=R(1-122)=34R,巴耳末系的第一条谱线1λ2=R(122-132)=536R,帕邢系的第一条谱线1λ3=R(132-142)=7144R,故波长之比λ1:λ2:λ3=43R:365R:1447R=35:189:540.故答案为:35:189:540.

已知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线系第一条谱线Hα的波长为6 565 1.096 725×10 7 m-1Hα是从 n=3跃迁到 n=2时所发射的光,代入巴耳末公式则.

巴尔末系公式推导 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1/(n1)^2-1/(n2)^2]当其中n1=1,n2=2,3,4时表示的是跃迁到基态的谱线,即莱曼系。莱曼系是物理学上氢原子的电子从主量子数n大于等于2跃迁至n=1的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