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肾蕨孢子囊形态 肾蕨属的形态

2020-10-06知识16

肾蕨的背面看到的孢子囊是什么颜色 大部分都是黄色的。

肾蕨孢子囊形态 肾蕨属的形态

肾蕨有哪些形态特征? 肾蕨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50厘米,叶羽状深裂,形似蜈蚣。园艺界将肾蕨误认为蜈蚣草,但植物分类上蜈蚣草是凤尾蕨的一种。肾蕨附生或地生,根状茎有直立的主轴及细长的匍匐茎,匍匐茎的短枝上长出圆形块茎或在其顶端长出小苗,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棕褐色。同属植物有30种,分布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栽培种有高大肾蕨,主要品种有波士顿蕨、极矮皱叶肾蕨,鸡冠高大肾蕨、皱叶肾蕨、矮生碎叶肾蕨、碎叶肾蕨等。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怕烈日直射,在明亮散射光处生长良好,生长适温10~35℃,最适温度20~22℃,越冬最低温度5℃,能耐短期的-2℃低温,空气湿度50%~60%。适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的土壤,pH为5.5~7。

肾蕨孢子囊形态 肾蕨属的形态

肾蕨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肾蕨的形态特征:株高30~600厘米。根状茎直立,下面向四周发出长的匍匐茎,再从匍匐茎的短枝上长出圆形的块茎。根状茎、匍匐茎均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片羽状深裂,密集丛生,好似条条蜈蚣,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紧密相接,无柄,45~120对,鲜绿色。孢子囊群生于侧小脉的顶端,囊群盖肾形,棕褐色,无毛。

肾蕨孢子囊形态 肾蕨属的形态

肾蕨属的形态 土生或附生。根状茎通常短而直立,有网状中柱,有簇生的叶丛,并生出铁丝状的细长侧生枝(匍匐枝),匍匐枝出自每个叶柄的基部下侧,向四面横走,并生有许多须状小根和侧枝或块茎,能发育成新的植株。根状茎及叶柄被鳞片,鳞片腹部着生,边缘较薄且颜色较浅,常有纤细睫毛。叶长而狭,有柄,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叶片一回羽状,羽片多数(通常40-80对),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干后易脱落,披针或镰刀形,渐尖头,基部阔,通常不对称,上侧多少为耳形突起或有1个小耳片,向叶端的羽片逐渐缩小,边缘概有疏圆齿或矮钝的疏锯齿;主脉明显,侧脉羽状,二至三叉,小脉向外达叶边附近,先端有圆形或纺锤形的水囊,在叶上面明显可见。叶草质或纸质;叶轴下面圆形,上面有纵沟,纵沟两侧边缘钝圆,幼时被相当密的弯曲而贴生的纤维状鳞片。孢子囊群圆形,生于每组叶脉的上侧一小脉顶端,成为1列,接近叶边;囊群盖圆肾形或少为肾形,以缺刻着生,暗棕色,宿存。孢子椭圆形或肾形,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具不规则的疣状纹饰。染色体x=41。

肾蕨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肾蕨为骨碎补科,肾蕨肾蕨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60厘米。根状茎直立,基部向四周生出匍匐茎,并从匍匐茎的短枝上长出圆形块茎;根状茎,匍匐茎密被披针形鳞片。丛生,叶片草质,光滑,披针形,长30~50厘米,1回羽状分裂;羽状无柄,45~120对,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边缘有疏浅钝齿。孢子囊群生于侧小脉顶端,囊群盖肾形,棕褐色。

观查肾蕨及其叶背面的孢子囊(孢子囊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孢子囊不单生于叶腋处,而是由许多孢子囊聚集成不同形状的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