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莫洛托夫怎么制作 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什么?

2020-07-20知识10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反坦克武器很匮乏,为什么不用莫洛托夫鸡尾酒对付日军坦克? 莫洛托夫鸡尾酒的优势在于廉价,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劣势在于对国府而言它并不廉价。制作莫洛托夫鸡尾酒所需的汽油、橡胶,包括那个玻璃瓶对国府而言都不是廉价易得的,没有那个条件让你去造作。至于国军反坦克武器匮乏,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咋乎,日军的坦克比国军的反坦克武器还匮乏呢。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华北作战的日军第一军下辖战车第一、二大队,共有八九式中战车78辆,在平绥线作战的战车第四大队共有八九式中战车15辆,九五式轻战车15辆,上海派遣军下辖一个战车第五大队,共有八九式中战车32辆。以上总计140辆。当然了,还有84辆九四式超轻型战车我没有算进去,因为这个东西我觉得你要说你是因为反坦克武器匮乏所以对付不了,这理由有点牵强。那么国军手里有多少反坦克武器呢?下表是1936年9月到1937年2月的德国军火输华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截至1937年2月,国府共获得德制37mm战车炮124门(注:这里的战车炮应是指战车防御炮,因为国府不可能进口了124辆德式战车),这还不包括其他来源的战防炮。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府继续从德国、苏联等国获得军火,根据国民政府军政部编写的《抗战第一、二年度军政统计》记录,从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国军共验收平射炮522。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什么? 伏特加是一种俄罗斯烈性酒,由于喝下之后有取暖的功效,因此在俄罗斯和北欧一些寒冷国家十分流行。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却有一种酒的名气比伏特加还要大,这种酒是以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来命名的,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二战中的莫洛托夫鸡尾酒)那么,这种酒为什么会在战争年代名声广为传播呢?实际上,莫洛托夫鸡尾酒并非是一种酒精饮料,而是二战中土制燃烧弹的别称。说起来,这种武器虽然以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命名,但却并非是苏联人发明的。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支持了共和派,而这种武器正是由共和派人士发明。他们将汽油、橡胶,白糖等物都装在一个玻璃瓶中。在这种武器使用初期,还需要点燃瓶中延伸出的布条再进行投掷。到后来瓶中又加入了黄磷,可以直接扔向目标。瓶身破裂时,黄磷在空气中会迅速自燃,并且瞬间点燃飞溅的汽油,杀伤力惊人。在二战中,多国军队都运用了这种制作简单并且杀伤力巨大的武器,甚至一些国家将它作为了反坦克常规武器。莫洛托夫鸡尾酒由此恶名远播,人们每每提及,都会感到战栗不安。(莫洛托夫旧照)那么,既然是燃烧弹,为什么会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呢?1939年,在苏联与波兰结束战争后,苏联方面以芬兰国界的炮火与。莫洛托夫的历史 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中,苏联在波兰结束战争后,藉芬兰人在国界附近的火炮(不能动的)与 其防御工事和太靠近列宁格勒、跟各类边界上的小规模军事冲突为由,要求芬兰撤除所有在国界上的防御工事,并让国界后退数十英里直到芬兰的工业中心维堡附近,经过多次洽谈包括以更多的领土换取这一段土地失败后,在发表撕毁莫洛托夫协定后的隔一天,苏联即派遣轰炸机光临芬兰全境扔下一颗颗的炸弹并派遣军队在事先偷偷修筑好的高速公路上驻扎大批装甲车跟各式武器全面入侵芬兰。苏联的电台宣称:“我们不过是向饥饿的赫尔辛基群众投下了面包。芬兰人民则戏谑地说这是“莫洛托夫的面包篮”。当时没有坦克(苏芬战争末期向法国买的15辆维克斯轻战车不算在内,这些战车当时也全都不堪一击)的芬兰人的反坦克炮跟火炮的弹药也都不足供应,但却要面对红军的坦克,于是芬兰人想出来的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这种由苏联人支持的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弹武器。当莫诺托夫向芬兰人民广播,宣称他们不会丢炸弹,只是要送粮食给他们;芬兰军民便将他们准备的这种燃烧弹称为“莫诺托夫鸡尾酒”,用来招待苏联坦克。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莫洛托夫鸡尾酒,以手或掷石器投掷。后来。为什么反坦克燃烧瓶,被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瓶”? 其实题主还说得不够准确。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准确名称是\"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这是一种土制燃烧弹,制作相当简易。苏联参与在西班牙内战中,最早使用土制燃烧弹进行反坦克作战。但是又在苏芬战争中被芬兰人拿来反击苏联。一、简易的燃烧弹为何要叫\"莫洛托夫鸡尾酒?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名称来自时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而且命名过程极为讽刺和戏剧性。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入侵芬兰,当时的苏联作为欧洲强大的工业国家,在国家力量和武器装备以及军队人数上全面压倒芬兰。在对芬兰作战后,莫洛托夫向外界宣告给芬兰人投下了救济粮(面包),其实是炸弹。芬兰政府对此极为反感,随即芬兰人民将苏联人投下来的炸弹叫做\"莫洛托夫面包蓝。为了对付苏联坦克,芬兰人就直接仿制了西班牙内战中一种简易的土制燃烧弹,它由苏联支持的共和派人员最先使用。芬兰人用这种简易的土制燃烧弹拿来反击苏联坦克。又为了发泄心中仇恨,芬兰人将这种用瓶子装满爆炸性液体或者混合物的燃烧弹叫做\"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随后国际上翻译有失误,就被叫成了\"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二、为何\"莫洛托夫鸡尾酒\"可以反坦克作战?在知道了为何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叫法由来后,恐怕也多少想知道为何。二战时期的燃烧瓶是怎样毁伤坦克和装甲车的? 谢谢邀请,苏联入侵芬兰是1939年。当时苏联装备的坦克技术还比较初级,多是一些轻型坦克。这些坦克多采用钢板铆接而成,坦克车体上开有多个观察孔,密封性比较差。钢板的厚度也比较薄。燃烧瓶碎裂燃烧后,既会在表面燃烧,也可能渗入车体内燃烧,坦克即可报废。其实燃烧瓶打坦克最有效的办法:一燃烧瓶是砸在坦克车体后部的发动机上,燃烧会让发动机报废,如果能够引燃坦克的内部油路,坦克爆炸。二是燃烧瓶扔在坦克炮塔上,燃烧会导致潜望镜等观瞄设施失灵,坦克乘员无法弄清外部情况,从而丧失作战能力。但是最理想的把燃烧瓶扔到坦克履带橡胶引导轮上,引燃橡胶,这样致使坦克燃烧爆炸。现在,世界各国的坦克技术含量较高,与1939年不可相比,密封性能很强,但薄弱的发动机部位,莫洛托夫鸡尾酒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坦克仍产生威胁的武器。但是,现代化战争燃烧瓶对坦克威胁不是太大的,因为现在坦克无论设计,甲板厚度质量等多部位,封闭较好,所以燃烧瓶扔到不是薄弱地方,坦克轻易不会造成大的威胁。此时,也不可小视燃烧瓶,毕竟是危害坦克的杀手。二战中,莫洛托夫鸡尾酒真的好用么?它是如何“击毁”坦克的? 莫洛托夫鸡尾酒,和燃烧瓶一样,要看把燃烧瓶投到什么位置,如果把燃烧瓶通过坦克乘员投掷手榴弹或手雷的小孔投到坦克内部的话,可以把内面的乘员烧死或烧伤,也可以把坦克烧毁,因为坦克内部有一些帆布制品,而且大多数坦克内部一些机件的润滑靠润滑油脂,这些油脂会渗到外面,造成坦克机件表面附着一些油,燃烧瓶会把这些东西引烧,严重的话会引爆里面的车载弹药,就会引起爆炸。另外,如果燃烧瓶投不到里面,扔到坦克外面的话,履带不会被烧着,车体一般也不会,但是如果投放到发动上,可能会引燃坦克。因此说,燃烧瓶摧毁坦克只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但是对于反坦克武器匮乏的军队来说,燃烧瓶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莫洛托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综合来说是“斯大林的枪”,一般这种人都会被当做枪来用!文库有!莫洛托夫是斯大林的化身和影子,他一生经历的事太多,宦海沉浮,但未被淹没,反而长寿。整个20世纪20-30年代,他总是惟斯大林马首是瞻,在同反对派斗争中,他充分发挥了忠仆作用,对斯大林所签署的一切法令和下达的一切指示,他都毫不犹豫地加以一一落实,而且冷酷无情,卓有成效,不为周围所有人的喜怒哀乐所动。当李可夫被迫离职后,斯大林就把他推向国家最高权力职务—苏联人委会主席—的宝座。他上台后,把28个人民委员清洗掉一半。莫洛托夫向来与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以及司法人员委员洛莫夫等人不和,他经常向斯大林告黑状。比如他向斯大林说,洛莫夫与李可夫、布哈林关系密切,斯大林写了一个字条问他该怎么办?他马上答复:“立即逮捕洛莫夫这个恶棍”。早在1930-32年全国上下推行农业集体化、强迫驱逐富农时,莫洛托夫作为一名负有特殊使命并被赋予无限权力的大员,在乌克兰扮演了一个很不光采的角色:他在该地区南方的几个省份,指导国家的谷物收购工作;经过他的手染指之后,乌克兰南部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死者高达数百万人。莫洛托夫拜访希特勒的过程是怎样的? 希特勒1940年11月12日晚宴请了来访的俄国人,希望会给轴心国拾来一个新伙伴。里宾特洛甫今晨在柏林车站,迎接了苏联总理莫洛托夫。这次未像往日举行炫耀的阅兵式,以此降低这次会晤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使人们不提起德苏关系问题。在午后3个小时的单独会晤中,希特勒同斯大林的得力助手莫洛托夫讨论了欧洲的新政治秩序和重新划定欧亚地图中日本所起的作用。会后,莫洛托夫及其随行人员受到盛宴款待。200多人出席了宴会,其中有100名纳粹高级官员。会谈未谈及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但罗马方面和纳粹党徒们期望这次会谈能导致苏联加入德意日联盟。这是一次自1936年10—11月间的条约出世以来较大的逆转。当时,法西斯国家一致同意要防御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二战中,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什么? 莫洛托夫鸡尾酒实际就是燃烧瓶。这种简单,适用的反步兵,反坦克武器。二战中,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所向披靡,特别是坦克部队。在前苏联,由于基础兵工产业前期遭到巨大损失,部队反坦克武器奇缺,步兵重武器奇缺,原有配备的12.7反坦克枪随坦克装甲的增厚几乎毫无用武之地,但是很快,苏联红军找到了坦克的弱点,即坦克后部发动机处。于是苏联红军就就地取材,在伏特加酒瓶内管灌上汽油,点燃投掷到坦克后部,引起坦克着火,这一招屡试不爽,特别是在城市作战中。后来,红军战士在酒瓶内又加入橡胶皮。橡胶皮在汽油的作用下变软,会粘贴在坦克上,增加燃烧度。同时在城市作战,和火力点攻坚中,燃烧瓶燃烧破碎声,和敌人的嘶叫声极大震慑了敌人。而且这种武器制造简单,材料随处可取,极受战士欢迎!莫洛托夫,斯大林亲密战友,1941年任苏联外交部长。他多次与德国打交道,因此红军战士戏称这是莫洛托夫给德国的礼物,即莫洛托夫鸡尾酒!

#武器#陆军#莫洛托夫#莫洛托夫燃烧瓶#斯大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