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天可老 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词“阮郎归”赏析?

2020-10-06知识6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小题2:“天可老,海能翻,消 小题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⑴(3分)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每点1分)⑵(3分)反衬。(1分)以.

关于安全的古诗有哪些? 1、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

词“阮郎归”赏析?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副标题指出本词写于“绍兴乙卯”,即高宗绍兴五年(1135),这时由于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屡次击败金及伪齐的军队,南宋的军事形势显得十分有利,具备进取中原的力量,但由于高宗等人的畏敌主和,只图苟安而不思进取,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此词。首两句写作者风尘仆仆于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道上,正值大江南北风雪迷漫,想起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宗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易水”,源出河北易县附近,是战国时燕国南面的疆界。《战国策·燕策》载有燕太子送荆轲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易水寒”的出处,意味着生离死别和誓杀强敌。女词人李清照在高宗建炎二、三年间曾有诗讥刺苟安求和之辈,“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里的“易水寒”与本词一样,都是指中原的沦丧和帝王被俘不回的耻辱。“同云”两句,从“遥知”生发而来。“同云”亦作“彤云”,指下雪前密布天空的阴云。“三关”,泛指中原关塞。极目北望,只见山外有山,连绵不断,自己所熟悉的花都汴京。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小题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评分建议:每点1分。小题2:反.

“莲步凌波分外妍”是谁的诗?寓景寓意表达是什么意思?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诗句“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向子諲出自南宋诗人向子諲的《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意思,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核心思想内容.“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一句写出环境的寒冷,渲染.

阮郎归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阮郎归#读书#江南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