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伤寒论》第73条何解? 根据伤寒论分别蓄水证和蓄血症

2020-07-20知识33

为什么有些“懂中医”的中医黑,会把“太阳病”误会成“晒太阳得的病”? 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因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症。说太阳病是晒太阳而致病的中医黑只能说连一点中医基础理论常识都不懂,只会望文思义,乱下结论。《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伤寒论百分之60内容为太阳病内容。主要讲四个方面:中风、伤寒、温病、风温中医太阳病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好,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中医和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系统。《伤寒论》第124条何解? 伤寒论第124条原文为:“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为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阳膀胱所主的肤表病变,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伤寒论》中,太阳病变证最多,也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髓的内容,包括太阳病本证、兼证、变证、类似证等四大病证。《伤寒医诀串解·太阳篇》:“太阳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何谓太阳经证?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何谓太阳腑证?曰表邪不去,必入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1、病因病机外邪侵袭太阳肤表,直中太阳经络,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经输不利,从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等反映太阳肤表、经络、气化方面病变的脉症。因病变主在太阳,故称“太阳病”;又因脉症见于肤表,故亦称“太阳表证”。2、证候分类由于感邪性质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差异,所以太阳发病分为三种类型。(1)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汗出、脉象缓弱为特点。(2)太阳。《伤寒论》第73条何解? 一、五苓散证属三焦气化不利之蓄水证,下焦水气不化,则小便不利;中焦水气不化,则水人即吐,上焦水气不化,则津液难承口舌必见口渴。而且病涉三焦,脾肾诸经虽旁通于口,亦难输津于上,所以五苓散证之渴较为严重(故又称“消渴”)。二、茯苓甘草汤证则不然,此证仅单纯的胃内停水,上焦气化尚属正常,即使中焦津难上承,上焦津气亦会输于口舌的。另外,下焦津气亦可旁通经络输于上部。所以,茯苓甘草汤证尽管蓄水,一般不渴。或者说导致口渴的情况极少。或者说即便渴,与五苓散证相比亦微不足道。三、仲景以口渴与否作为鉴别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的原因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提示了病位在口渴辨证中的意义,可谓别具匠心。

#五苓散#伤寒论#太阳#中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