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沙漠里的“水上人家”

2020-07-20新闻15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特别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记者奔赴全区各地用心记录火热攻坚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的精彩历程真情讲述普通百姓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

从黄沙大漠到水光粼粼,从不毛之地到丘青草绿,从贫瘠困苦到虾蟹肥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那仁满达胡一家,受惠于库布其沙漠的黄河引水治理,成为沙漠深处的一道风景。老满的小康生活

站在那仁满达胡家的草场上,被沙漠环绕的大片水面随风泛着粼粼波光,茂密的植被为连绵的黄沙披上一层绿色的绒毯,远处的牛群正悠闲地踱步吃草。他说,如果没有黄河水的引入,这里还会是那片昔日的不毛之地。

人称“老满”的那仁满达胡今年52岁,土生土长的沙窝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环境恶劣,8000多亩的草场,也就够养20几头牛,苦日子真是没少挨。

记者:以前是想养养不了,没有草吧?

老满:没草、没水,不好养。过去我们挖的“圈子井”,人喝也就那个井,养的牛羊也喝那个水。冬天喂草就是用毛驴车拉,后来买了四轮车,11公里路开上四轮车得走两天。

记者:全是沙子走不了是吧?

老满:走不了,从沙子小的地方往进走,现在十几分钟就到了。

2013年,杭锦旗沿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开始规划论证,经过评估勘测,水利部门决定在黄河凌汛期将水引入沙漠低洼地,探索防凌与治沙双赢的新路。2015年春,随着分凌引水闸的开启,老满家干旱的沙漠草场第一次来了活水,1000多亩的水面成为老满一家奔向小康生活的源泉。老满:水引进来之后,沙也小了,当年草整个就好了,我们这草场整个绿得了不得了,人们看见爱得。我又买了十几个母牛,自己还有二十多头,膘情好,一年下一个牛犊,今年春天卖了一部分,现在剩下600多头牛了。

看着自家草场上一望无际的水面,老满萌生了发展沙漠水产的念头。2018年,他开始尝试螃蟹养殖,第二年就有了2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6月,他又投入了120多万只蟹苗和小龙虾苗。老满说,以前盼水盼得望眼欲穿,如今有了这么广阔的水面,一定要把水资源利用好。

记者:这(鹅)也是咱家的?

老满:对,鹅不多,100多只。

记者:那这个(螃蟹)不用给它喂吃的吗?

老满:不用,它就吃水草,小龙虾也一样吃水草。放(螃蟹)苗子的呢这是,6月4号放的。今年的螃蟹比去年绝对还要好。

记者:这是买螃蟹的,咱们的螃蟹有啥优势呢?

老满:好卖的,我们的螃蟹是绿色产品,水又净,纯天然,蒸相又好,蟹黄也特满。

一股股水浪拍打着沙滩,岸边的草丛里蚊虫飞舞。老满一边照看着牛群,一边小心翼翼地查看防止虾蟹“出逃”的围挡,又一边观察水草的长势,顺便把被风吹到水面的杂物捞出来。他说,这片水就像自己的孩子,只要看上一眼就亲得不行。 如今,老满一家的年收入已经从2006年的一两万增长到去年的七八十万,开上了轿车、住上了新房,还开起了牧家乐。

老满:这个沙漠里头能进来这么大的水,能养起螃蟹、养这么多牛,梦里头也没见过。我有六个蒙古包,冲沙的每一个人来看了都说喜欢这个地方。

记者:您理想当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老满:我自己这么想的,我一个在这个地方富起来有什么用?养牛的牧民现在越来越多,咱们把这个牛好好养好以后,大家都能富起来。

监制:魏青梅

图文、视频来源:内蒙古新闻广播记者 梁玉婷

编辑:刘丹、王浩

#干旱灾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