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鹿角蕨的形态特征
二歧鹿角蕨的介绍 二歧鹿角蕨(学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为鹿角蕨科鹿角蕨属下的一个种。叶丛生,下垂,顶端分叉呈凹状深裂,形如“鹿角”,故名。株高40—50cm。叶有营养叶(不育叶、裸叶)和孢子叶(育叶、实叶)两种。不育叶圆形而凸出,边缘波状,新叶绿白色,老叶棕色。主要功能除了抓住支承物之外,还可收集从树上掉下来的碎屑,把它分解成养分,并包裹存根周围,保护蕨根和贮蓄水分。育叶丛生,灰绿色。分叉成窄裂片。孢子囊在凹处下开始上延至裂片的顶端)。
二叉鹿角蕨的同属植物 有以下朽均作观赏栽培,常见的有:三角鹿角蕨Postemaria:又名西非鹿角蕨。可育叶,基部呈三角状耳唾形,网脉明显,叶片直立,有光泽。原产几内亚。长叶鹿角蕨P·willinchi:不育叶直立向上,肾形,后呈鹿角状,缺裂。可育叶下垂,长可达2m,裂片细长。原产热带亚洲,我国云南有分布。鹿角蕨属常见的种类有:南美鹿角蕨(P.alcicorne)原产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株高和株幅均为85cm,分裂的营养球叶状至肾状,长15cm~40cm,中绿或深绿色,然后神色,革质;孢子叶灰绿色,长60cm,直立,分裂2~3回。美洲鹿角蕨(P.andinum)又叫安第斯鹿角蕨。原产秘鲁、玻利维亚。孢子叶表面密披细毛。呈白色状,叶长达3cm,十分壮观。安哥拉鹿角蕨(P,angolense)又名非洲鹿角蕨。原产热带非洲的乌干达、扎伊尔、尼日利亚。孢子大,形似象耳;营养叶呈扇形,有淡紫色脉纹,孢子叶宽楔状,又像波状鸡冠。鹿角蕨(P.bifurcatum)原产新几内亚爪哇至澳大利亚东部。株高90cm,株幅80cm。营养叶圆形至心脏形或肾形,长12cm~45cm,中绿至深绿色,然后褐色,直立,上部边缘全为波状或浅裂。孢子叶灰绿色,长90cm,直立,伸展或下垂,分裂成2~3回,呈带状,细裂片表面密生细毛,叶背着生。
鹿角蕨有哪些特性? 鹿角蕨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学名Platycerium.wallichii,别名长叶鹿角蕨、鹿角羊齿等。鹿角蕨具二型叶:①不能产生孢子的不育叶。呈扁平的圆盾形,中部突起,全缘或边缘波状浅裂,近灰色,羊皮纸状。呈覆瓦状紧密地贴生于树干或其他支持物上,并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长大。②能够产生孢子的能育叶。叶丛生,叶片长25~90厘米,内侧片大。每片叶开始分裂成不等大的3枚主裂片,基部楔形,几无柄,直立、伸展或下垂,顶部分杈似鹿角,故而得名。不整齐3~5次裂,分杈成狭裂片,裂片全缘。叶片正面嫩叶灰绿色,成熟叶深绿色,背面被灰白色星状毛。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的第1次分杈的凹缺处以下的叶背,不到基部。孢子囊初时绿色,后变黄褐色,密被灰白色星状毛,成熟孢子绿色。喜半阴,忌强光暴晒,以散射光最好,光弱生长缓慢,植株纤弱。喜温暖湿润,怕霜冻。生长适宜温度16~25℃,干燥的环境下短时间能耐-5℃低温。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
鹿角蕨的样貌 鹿角蕨,属于蕨类植物的水龙骨类,植株的高度有40厘米,叶子的生长方式为丛生,一般处于下垂的样子。工具/原料 鹿角蕨 方法/步骤 1 鹿角蕨的嫩叶是灰绿色,成熟之后的叶子。
蕨类植物有哪些 东北虽产许多蕨类植2113物,但冬季休眠,失5261去观赏价值。室内常用的是热带山林4102中原产的、姿态奇1653异的常绿植物。常见的有3种:(1)肾蕨(蜈蚣草)是骨碎补科草本植物,因其有丛生的羽状密叶而得名。孢子囊在老叶背后。原产热带、亚热带的溪边林下、石缝、树干上。耐阴湿。4月换盆并进行分株。冬季可放在温室花架下。也可用孢子繁殖。叶丛美丽,适作盆栽,又是重要的切叶材料。(2)铁线蕨是铁线蕨科多年生细弱草本。因叶柄黑亮具光泽而得名。叶卵状三角形,薄而嫩绿色,二回羽状复叶。孢子囊在老叶背后。原产中国南方。多生于阴湿地方的岩石上。在阴湿、温暖环境下易散布孢子,自行繁殖,成苗后可挖取上盆,也可分株繁殖。夏季需遮荫。适作室内盆栽或作山石盆景观赏,别具情趣。(3)鹿角蕨是水龙骨科附生多年生草本。具有最大的原叶体,圆形,边缘波状,靠后面的根附生在树干上。生育叶灰绿色,分叉成狭窄裂片,因像鹿角而得名。孢子囊生在老叶下凹陷向上处。原产澳大利亚热带及中国海南省。喜温暖、湿润环境。附生在大树干或潮湿的岩石上。用分株、孢子繁殖。适作盆栽或附生在朽木、棕皮上,悬挂于温室,经常喷水保湿。因生育叶顶端分叉成鹿角状,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