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七律的正格 七律怎么写?

2020-10-06知识4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七律的正格 七律怎么写?

七律怎么写? 写好七律诗,关键是掌握格律,还有就是平时词汇的积累。七律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第一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第二种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韵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第三种格式仄起首句入韵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

七律的正格 七律怎么写?

诗中的正格和偏格指什么? 这个有点复杂了,律诗除了四种基本格式外,还有以下一些变化。其中有的内容一直有争议,我个人水平也有限,未免有谬误,这里把我知道的讲一下,大家可批判性的了解:一、被视为正格的两个形式1.三仄尾2.鲤鱼翻波(仄仄平平仄平仄)略,请看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二、拗体 略,请看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三、偷春格略,请看老街诗词闲话04-什么是偷春格?四、折腰体折腰体就是律诗中的有意失粘。绝句和五七律都有,排律好像没有这种说法。1.绝句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二三句失粘:有、潮。2.五、七律七律之折腰者,如杜甫《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杜甫诗四五句失粘:住、怜,五六句失粘:问、凭。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二三句失粘:去、宫。四五句失粘:代、山。五、辘轳格注:辘轳格与辘轳体是两回事,辘轳格是押韵的格式,辘轳体是一种。

七律的正格 七律怎么写?

七律格律与七律新韵有什么不同?

七律是什么意思 七律即七言律2113诗,七言律诗是中国传5261统诗歌的一种体裁,4102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1653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1、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

杜甫的夔州正格七律组诗如秋兴、诸将、咏怀古迹不是好诗么,为什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存在感极低? 个人感觉这些诗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杜甫诗的最高水平以及唐代七律的最高水平,其学界评价也大多很高,但是在…

诗中的正格和偏格指什么?

七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

七律诗的 “粘、对” 是什么意思? 古体诗里的粘对是诗律2113术语5261。对,取相对之义,指同4102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1653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扩展资料: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你说的七律诗,也称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其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律较少见。其次是对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律诗除每句字数相同外,通常以八句成篇的规格为准,尚须具备以下条件:(1)对偶:全诗两句为一联,即分首,颔,颈,尾四联,四联中,中间两联,即颔联与颈联必须是对偶联。(2)押韵: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除首句可押不可押外,其余单数句均不押韵,双数句必须押韵。(3)平仄:根据律诗字句结构的特点,平仄安排有如下规律:一句之中,除尾句一字外,以两字为一声音节奏,所以前两字与后两字的平声与仄声必须变换,称为“相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一联的两句,平仄必须相反,称为“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的起句必须和上联的对句平仄相同(除韵脚字外),称“相粘”。一首律诗的平仄结构,不论是仄起,平起,或者是首句入韵,不入韵,均可按“相间”,“相对”,“相粘”的基本原则依此类推。律诗在发展过程中,诗人有时并不完全按照正格写作,所以。

#平仄#七言律诗#读书#律诗#律诗对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