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
诗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诗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晏殊 晏殊【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人生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是怎么说的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是什么意思 “欲寄彩笺2113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意思是5261:想寄一封信4102。但是山水迢迢,我想1653念的人在哪里呢?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小题。 小题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小题1: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情”“景”的角度各2分)小题1: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下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及“山长水阔”等语,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小题1:晏殊的蝶恋花从今晨回溯昨 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 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 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 引起的怅触。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是诗歌一般表现手法,此诗中碧树凋,心情可见冷到极点。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找出代表风格的意象具体说明则可。例如“天涯路”等词具有寥阔高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