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采访团点赞福州“幸福密码”

2020-07-20新闻10

原标题:采访团点赞福州“幸福密码”

陈幼卿(中)向记者展示书法作品。

福州晚报记者 马丽清 文/摄

什么是小康?可能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小康的模样!昨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集中采访活动福州站落下帷幕。5天内,由14家中央、省属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我市各地,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古厝保护、生态建设等特色工作,用文字、画面和声音记录福州人的小康故事,揭秘福州的“幸福密码”。

在采访团眼中,福州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家门口”的幸福看得见

“这样的生活,再惬意不过了!”82岁退休教师陈幼卿每天都会到鼓楼区鼓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练习书法。陈幼卿住在七星井新村,老伴过世后,就爱闷在家里。3年多前,她听说家附近有个照料中心,可以去“日托”,便报了名。

“人多,热闹。我在这里学会了写书法。”陈幼卿说,她已经习惯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在照料中心用过三餐后,就在活动室看报、写字、聊天,人变得开朗了,“‘家门口’养老,幸福看得见”。

晋安区八旬老人龚玉兰的生活,因“家门口”的水上公园而变得丰富多彩。每天早上,她都要到公园唱歌,晚上再去跳两个小时的广场舞,还结识了一群老伙伴。“这里原是臭水潭,整治后变成了美丽的‘后花园’,政府真是为咱们办了一件大实事!”龚玉兰说。

“再见,臭水沟。你好,新生活!”中国日报网记者刘夏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刘夏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养老院、公园建在了“家门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也让年轻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获得感满满。这不就是小康吗?

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路

最近,连江县江南镇梅洋村的“姐妹乡伴”团队的成员正在“试水”直播带货,为家乡“土货”找销路。3年前,她们还是家庭主妇,如今是糕点师、酿酒师、村导游、直播带货网红……个个身怀“绝技”。

梅洋村因梅得名,每年闻“梅”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昔日“贫困村”成了“网红村”。如何为村子吸引更多人气和财气?2017年,梅洋村支书陈燕金发动村内妇女成立“姐妹乡伴”团队,打造以梅花为原料的纯手工土特产,在“家门口”创业。去年,梅花系列伴手礼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尝到了甜头,团队成员由最初的5人增至近40人,而且开始为村里的“土货”寻找更好的销路。

永泰县嵩口镇整合镇内及周边乡镇零散的传统工艺、山地农业、民宿酒店、合作社等,组成嵩口产业联盟,实现共赢发展。目前,产业联盟共有8大类,264家成员单位。产业联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乡镇谋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日报社福建记者站站长蔡茂楷说,福州画好“村情图”、记清“民情账”,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让农村百姓享受到了沉甸甸的改革红利。

产业升级让幸福触手可及

“再努力一把就能买辆车了,以后开车上下班!”福建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技工廖五元开心地说。

廖五元来自四川,2003年来到这家公司务工。17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的收入和幸福感不断增加。“最初月工资只有三四百元,现在有8000多元,我还在闽侯南屿买了房,快速奔小康了!”

2003年成立之初,福建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只是小小的五金钣金厂,年产值不到400万元。十几年来,公司加速“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如今发展成以精密钣金智能制造为主,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去年产值超2.5亿元。“现在员工人均月工资6000多元,企业发展有前景,员工奔小康有盼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位于连江县的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抢抓机遇谋转型。从一根尼龙绳起步,不断拓宽下游,挺进上游,打通产业链,同时购买己内酰胺生产专利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如今,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从渔网到蚊帐,从手机壳到衣服,上游原料便是己内酰胺。”公司工程师李浩玮说,公司生产的己内酰胺可以稳定供应给下游企业,这意味着原料成本更低、品质更优,老百姓可以买到更加物美价廉的终端产品。

“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促进当地经济和就业,还在不断提升福州人的幸福感。”光明日报社记者张斐晔说,刚到福州,她就听说有一个人人都会用的APP“e福州”,这是数字化应用提升幸福感的一大体现,“福州先进制造业发展有前景,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并不遥远”。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福州新闻网

#养老#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