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一曲《浏阳河》,曾让湘江边的这座县城家喻户晓。“天下壮县”“湘中明珠”“楚南粮仓”“湘莲之乡”……这些光环,也曾让“农业大县”湘潭县名噪大江南北。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20个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其中,湖南省有5个县和县级市入围,分别是湘潭县、攸县、澧县、浏阳市和宁乡市。
夜幕中的湘潭县。
县城及县级市城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
此次入围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的县和县级市,主要分布在湖北、长江三角洲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东中部都市圈地区,也有一部分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这些县和县级市入围,达到了三个基本要求: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
那么,湘潭县为什么能以“小组第一”的身份,牢牢占据湖南省5个上榜县(市)的“C位”?
经济质效稳步提高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县域总面积2134平方公里,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市场,粮食和生猪的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2016年以来,湘潭县紧紧围绕挺进“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强工惠农”发展思路,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抓改革、促发展,全县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口径税收增长6.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
2019年12月16日,第十九届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监评结果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按照县域经济的总量、均量、质量、速度、活力等基本指标评选,湘潭县成功进入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位列全国第91位,较上一年前进16位,实现了湘潭市“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湘潭县从农业大县“升级”为经济强县,得益于“强工惠农”“一区带多园”等发展思路。
“一区”,指的是县域内的湘潭天易经开区。“多园”,指的是分布在乡镇的杨河工业园、青山皮鞋工业园、茶恩竹木工业园等特色园区。
湘潭天易经开区。
天易经开区是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园区”,技工贸收入稳定在千亿元以上,连续7年在全省园区综合评价中雄踞第一方阵。2019年,天易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0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园区前列。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竣工、投产项目19个。柏屹产业园、宏信产业园和佳海食品医药产业园成功落户企业150余家。杨河工业园、青山皮鞋工业园、茶恩竹木工业园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6.9亿元。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91.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73%。以食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海泡石、皮鞋皮具为主的“4+X”特色产业链链上规模企业突破140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60%以上。
此外,通过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政策,湘潭县形成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8家,总数达到24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总数达到78家。电商平台门店超1500家,销售额突破6亿元。同时,湘潭县全力推动企业股改,完成16家优质企业股改挂牌;稳步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重组成立天易发展集团和莲乡实业集团,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政府效能持续优化
县域企业。
2019年,湘潭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效能优势逐步凸显。
湘潭县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30个工作日。760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在政务大厅“一门”办理,民众诉求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号”受理,“莲不要跑”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形成了“三十七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联办”等先进工作经验。同时,湘潭县加快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持续构建县、乡、村三级供销惠农服务体系,村级供销惠农服务公司突破百家。
一路奔跑一路歌。2020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湘潭县客观看待发展形势,锁定目标、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湘潭县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引领,以城乡统筹为支撑,以提升质量为关键,通过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创新,实现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市民化质量不断提高,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强工富农、生态文明的示范城,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来源:红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