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糍粑的来历? 打糍粑的石对窝

2020-10-06知识14

怎么做糍粑?一天都是软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糯米清洗干净备用。将糯米装入盆中,用水浸泡12小时。将糯米捞出沥干水份放入笼屉中。水烧开,大火蒸40分钟。期间,每隔8分钟,在糯米上洒少许热水,防止糯米变干。40分钟后,将热糯米倒入盆中,用工具碾压。此步骤需要一点时候,当米团会变得非常黏,并且完全没有米粒的时候就可以了取一块糍粑米团放在案板上,案板上可以抹上一层油,防止粘连,揉搓一下。揪成乒乓球大小的小份就可以了。最后裹上自己喜欢的吃的粉,如玉米粉,花生粉等等都可以。这样美味就做好了。

糍粑的来历? 打糍粑的石对窝

糍粑的来历? 我喜欢把糍粑切成块,然后沾点鸡蛋液(就是鸡蛋打散打匀),然后放锅里炸,炸成金黄色后捞起来 撒点白糖,蛮好吃的

糍粑的来历? 打糍粑的石对窝

过去打糍粑的石头窝现在值多少钱 他只是一块石头,除非能切出绿之类的,

糍粑的来历? 打糍粑的石对窝

为什么打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来广大人民与之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之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无限寄托和深刻喻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而一家团聚围着圆桌吃糍粑月饼,尽情欣赏圆月的活动更是丰富多采,老木柑也因体形肥圆而成为宠物,制成龙后被人舞动,共度良宵,欢庆节日。古镇中秋玩柑子龙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但近百年来一直没有玩过,至今古镇上只有极少长者能知晓其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制作一条柑子龙时,需用大木柑7或9个,每个木柑用一根木棍钉牢,为龙身的一节。用五色纸分别做成一个与之相协调的龙头和龙尾,再用软绳将龙头、各节龙身。

你们那里是怎样打糍粑的? 还就是你说的那东西,我们把它叫碓窝,酒米蒸熟了,就放进去,用木制的糍粑杠砸烂,簸箕里先垫米粉,然后将糍粑倒在里面,就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成小个了。再放进铁锅里微火烤,黄黄的,鼓鼓的,丝拉着很长,再粘着黄豆面,不摆了,不注意还要吃得过饱。安逸惨了。

农村过年时吃的糍粑是怎么做出来的?用糯米还是粳米?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谢邀,打糍粑是咱们土家人的过年习俗,刚好我们这里这几天都在打,打糍粑需要用糯米。并用木槌把放入石臼里的糯米捣成泥状。具体步骤如下:材料:糯米做法1.在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先将糯米淘洗,然后浸泡一夜。2.第二天早起用蒸(zhèng)子将糯米蒸熟,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3.把蒸熟了的糯米,倒入石臼里,然后两名成年人协同将它捣成泥状(具体可参考欣欣拍的视频)4,.然后从粑槽里取出。放到抹上了蜡油的宽大木板上,直接用手进行分割成椭圆形的粑粑。5.两块木板相扣,最好有一个人站在木板上进行压制。使最后成形的糍粑更好看。粑粑可以烤着吃,也可以油炸吃,还可以做的时候往粑粑方上馅,土家做粑粑一年只做一次,真的是吃一次想一年,你们哪里过年做什么美食了

农家手工糍粑做法,农家手工糍粑做法想吃的联系我 4 然后用木锤敲打 打糍粑可是体力活 一搬两个人对打 先揉后打 5 打到没有米粒就可以了 把薄膜铺在桌上 薄膜涂上香油 以免。

糍粑到底是什么? 这十种湘西糍粑,哪一种是你的最爱?过去,每到寒冬腊月,乡下的湘西人早早就开始准备打糍粑了。糍粑种类繁多,每种糍粑都独具风味,原料是五谷杂粮和大山珍品,手工制作,煎也好,蒸也好,煮也好,炒也好,油炸也好,放炭火上直接烤也好,或温暖软糯,或香酥袭人,总有一种方式让人欢喜。你呢,最喜欢的湘西糍粑是哪一种?1、白糯米糍粑白糯米浸泡后蒸熟,入石臼中由两名湘西汉子挥举木槌打碎,待糯米打成光滑的糯米团后,置于涂抹清油的木板上,由女子揪成一个个小糯米团子,最后用手掌压扁,放凉,白糯米糍粑就成了。2、蒿菜糍粑在白糯米中加入蒿菜汁液打制而成。3、高粱糍粑在白糯米中加入熟高粱打制而成。4、苞谷糍粑在白糯米中加入包谷粒打制而成。5、绿豆糍粑在白糯米糍粑中包入熟绿豆而成。6、红薯粑当然是用红苕做成的啦~7、酸糯米糍粑在白糯米粉中加入酸辣子制成。8、血粑名字虽然有点吓人,但是真的很好吃呀!好吃到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的舌头也吞下去。在白糯米中放入猪血或鸭血,灌入肠衣蒸熟而成。9、蕨粑用天然蕨根反复捶打,沥干水分做成。10、桐叶糍粑糯米粉和蒿菜汁混合成团子,里面包芝麻黄豆红糖馅,也有包酸菜腊肉的,有桐叶和蒿菜的清香,是大。

打糍粑的那个工具叫什么? 是石臼。石臼,是来舂米用的器具源,四方的,上宽下窄,安2113在5261土里,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随着4102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1653,稻谷,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蜕了皮,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小的石臼可用于砸、捣、研、磨药材。据考证,大约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始食用稻谷。从那时候起,就开始了石质、木质舂米,直到20世纪中叶发明碾米机,石臼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扩展资料:糍粑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但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老家打慈粑是多久啊 老家打糍粑的方法:一般都是把蒸熟的糯米倒放在一个石臼,老家人的土话叫做石“对窝”里擂打,舂打(先是擂打,最后才是舂打)。石臼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弯子只有个几个。虽然归属是某几家主人,但大家都在相互的使用,借用,几乎没有分彼此。石臼上大下小,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一些石臼打制得很精致艺术。里面也很质感细腻,平整光滑。外面同里面一样,而且还錾刻着各种字体,各种花纹图案。那样的石臼,都老祖宗流传下来,乱说都有好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历史。里面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那样的石臼,都是当时老家著名的打石头方面的能工巧匠,用今天的话叫专家打制而成。如今,莫要说那样的石臼,就一般的石臼都快要绝迹了。所以,那样的石臼,绝对也可以说是越来越珍贵的文物了。擂打,舂打糍粑的工具一般是木杵,老家人土话叫做“对窝”棒。木杵两头是两个大碗口粗,长条形冬瓜状的木锤,被中间一根长一米七左右的木杵把“挑”着。一个石臼一般准备两根木杵,一般两个人打就够了(我说的一般是两个人,当然也有一个,三个不等进行打的),或者进行轮换。多了也没有多少用。打的人多了,反而碍手碍脚碍事,施展不开,使劲不起来。打糍粑是个相当费劲体力。

#红糖糍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