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怎么样?(难度,就业等方面)? 如题。大三考研党想考国际商务的专硕,想问问暨南大学的,和上海的几所大学的国商相比怎么样呢?
急需这个题答案:比较和分析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一 绝对优势2113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5261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4102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1653、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分析了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分析了分工的利益,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
在进行统计分组时,假设分为两组:60—70;70—80。按照习惯规定,70这一数值()。A.应该计算
简要阐述里昂蜴夫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里昂惕夫悖论解释 又称为“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的50年代,由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苏联籍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V.Le-ontief)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进行统计验证后提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同。为了获得国际贸易利益,各国必然会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许多经济学家都试图在经验统计上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里昂惕夫考察了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方面的经验数据后,得出了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故称为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和1951年200个产业部门的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产品的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投入-产出表,用以比较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与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里昂惕夫得出如下结果:1947年,美国每出口100万美元的商品,需要资本约255万美元,劳动为181人/年,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为14015,而美国每生产100万美元的进口替代品,需要资本约309万美元,劳动为170人/年,从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181184,美国在1947年出口品的资本-。
西方经济学答题技巧
里昂惕夫反论的内容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如图.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过去广泛流行的美国经济的特征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是资本相对有余而劳动相对短缺的看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里昂惕夫的这个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完全相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
重的A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的水平力拉A物体时,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在该物体 1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