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微粒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2020-10-06知识6

一道自己出的高中政治题(哲学) 出得挺不错的,但是这道题我认为不对,世界是可知的,而且人是知道得越来越多,马赫不是有一个观点么,概念是变化的,这些概念肯定是随着人的知识越多而变化.比如说,从来没有人推翻了1+1=2这个结论,起码从原来到现在它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了.

微粒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

微粒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古代哲学没有逻辑发展的过程,才显得中国古代哲学…

微粒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物理学里面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康德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其核心思想是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1、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2、柏拉图还发挥了希腊传统的灵感说。他认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诗人须有神灵凭附,转入狂热状态,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希腊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它的特点是用提问、启发、诱导等方式解决疑难,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层层深入,使读者不但看到思辨的结果,还看到思想发展的过程。3、柏拉图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

为什么说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科学思想之源?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提起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最令人熟悉的恐怕莫过于元素论和原子论者了,譬如阿那克萨戈拉和恩培多克勒以及德谟克利特。而且,就在近代还发生过一次原子论复兴思潮,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还专门批评过这次原子论的复兴。而在更早的时候,主要有伊奥尼亚地区的泰勒斯(水本源)、阿纳克西曼德(阿派朗或无定)、阿那克西美尼(气本源)以及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火本源),他们都属于最早的物理学家,而数学家,则要数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莫属了。很明显,在古代希腊,物理学和数学出现得很早。到了阿那克萨戈拉的时候,包括之后,他们其实还受到了爱利亚学派也即巴门尼德等人的影响,真正的形式逻辑思想,就产生于巴门尼德。而巴门尼德究竟属于一个自然哲学家,还是形而上学家,却难有定论!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中世纪的科学学实验(其实并不怎么科学)以罗吉尔·培根为主,他的部分思想,确实跟后来的经验主义之父弗兰西斯·培根有相似处。这种实验倾向,却跟古希腊人没有太大关联。因为即使是古希腊的早期自然哲学,也通常是重视思辨性而非强调实验证明的。包括我们所说的原子,古希腊人当然看不到这种最小的微粒,就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精和微,其实都属于。

#科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古希腊#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