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佛的法号叫什么? 也叫弥勒佛。
布袋和尚的含义是什么? 布袋和尚形象为大2113肚弥勒,此在佛教作为5261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4102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布袋和1653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1]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扩展资料:传说,布袋和尚身世如谜。据说唐朝时,明州奉化的龙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恻隐之心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他为原型塑造。由于他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因此常常被商家认为带有欢喜、。
布袋佛是哪个朝代??谢谢 布袋佛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时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传说他身宽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大布袋,永远也装不满;有时茬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开:“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干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岳林寺圆寂,逝前说《辞世偈》,称自己为弥勒化身。人们恍然大悟,以为此即弥勒菩萨显化,因而从北宋开始,就画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于天王殿中,称为大肚弥勒;有的还让他带着那个“布袋”,佛寺中笑口常开、袒腹露胸的弥勒菩萨像,即由此而来。[1]后人以布袋佛的形象替代了印度弥勒。佛教寺院天王殿面朝进门香客、外向而坐的笑口常开、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就是奉化的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