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桂凤李娃传 张派的艺术特色

2020-10-06知识19

有哪些有名的越剧? 著名的越剧很多,版本也多。给你推荐一些原版的,市面上买的到,视频网站上搜的到的。只有录音的就不赘述了。越剧电影:《相思树》(原雪声剧团:袁雪芬、魏凤娟、陈金莲、。

张桂凤李娃传 张派的艺术特色

张派的艺术特色 张桂凤十分注重创造人物性格,唱腔因人而异,因情而变,丰富而不拘一格。她的曲调,旋律讲究顿挫,演唱刚健质朴,苍劲持重,富于感情。具体可概括为以为三个主要特点:(1)特有的老生腔落调与小腔规范。张桂凤唱腔的落调比较稳健、苍劲、朴实而富有男性气概。她的小腔常常由相邻三音列构成,通过装饰性的旋法形成节奏上的前紧后松。在越剧老生中,她的常用特征音调最为观众所熟悉,并且被广泛使用。(2)曲调及润腔受绍剧的影响较多。张桂凤从小喜欢看绍剧,还拜师学过几处戏。她的重要代表作《二堂放子》,就大量吸收了绍剧高亢激昂的因素,把刘彦昌的感情表达得饱满酣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凄凉辽宫月》中,当道宗练兵归来看到迎候的皇后时的一段唱,也借用绍剧的“平阳调”加以重新组合,表现道宗这个特殊人物的不凡气度和当时的特定情感。(3)演唱上常常使用顿挫来强化感情,突出语音。张桂凤的唱腔讲究唱词的表情,常常随着雨势的需要,适当运用大跳音程,形成旋律演唱上老生特有的顿挫风格。张桂凤的戏路宽,在表演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注重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例如在越剧《祥林嫂》中,她一人饰两角,一个是卫癞子,是典型的浙江流民的形象;另。

张桂凤李娃传 张派的艺术特色

张桂凤的评价 张桂凤的戏路宽,在表演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注重刻划不同人物的个性,有“性格演员”之称,譬如在《祥林嫂》中,她一人饰二角,一个是卫癞子,是典型的浙江流民的形象,一个是吴妈,仅仅一句台词,但把精神麻木的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在唱腔上较多吸收绍剧高亢的音调和棱角分明的润腔方法使唱腔激昂奔放,富有力度,从而增强了男性气质。如《二堂放子》,“何日骨肉能聚首”这段【尺调腔·慢板】,是刘彦昌在二堂看书偶见落花瓣瓣、秋风瑟瑟不禁思念圣母时唱的,唱腔旋律流畅,刚健质朴,韵味浓郁;该剧中的“华山圣母是儿的娘亲”唱段,是以【尺调腔·二凡】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过门和唱腔都吸收自绍剧,但又加以越剧化,唱得感情真切深厚。张桂凤组织唱腔的能力很强,能根据人物感情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曲调、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凉辽宫月》第六场中道宗猜疑皇后时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涛”这段【弦下腔】,以尺调式、正调式、北调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组成,旋律丰富,节奏多变,唱腔深沉、粗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运腔又十分细腻。《李娃传》中的“训子”吸收了绍剧的音调,充分表现出人物激愤的情绪。张桂凤创腔时善于根据塑造不同行当、不同。

张桂凤李娃传 张派的艺术特色

越剧有那些著名剧目? 1、越剧2113《红楼梦》越剧《红楼梦》根据我国古典文学5261巨著《红楼梦》故事4102改编,剧本以宝黛爱1653情故事为主线,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体现原著的精神风貌。1958年首次公演,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越剧《红楼梦》是越剧舞台上一座极难逾越的艺术高峰、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2、越剧《孟丽君》越剧《孟丽君》是越剧中的经典,这部越剧孟丽君情结曲折,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越剧孟丽君被许多流派进行过演艺,使得越剧孟丽君成为了越剧常演曲目 吏部尚书孟士元之女丽君才貌双全,国丈刘捷之子刘奎壁与元帅皇甫敬之子皇甫少华皆慕名提亲。士元左右为难,决定比箭招亲,少华获胜。皇甫敬战事失利被俘,刘捷借机诬陷其叛变,并请成宗皇帝将丽君赐与奎壁为妻。皇帝听信谗言准奏。皇甫夫人让少华逃走,自己与女长华进京请罪,为卫勇娥所救。丽君留书请乳娘之女映雪代嫁,女扮男装逃走。3、越剧《则天皇帝》杨谷中1981年编剧。取材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及熊德基《论武则天》(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文娟饰演武则天。写唐高宗的嫔妃武昭仪,掐死亲生婴儿,嫁祸于王皇后,计夺正宫之位。又欲加害亲生子—皇位的。

怎么学唱越剧. 学习越剧第一要素是肺活来量,有了好的肺活量,唱什么都有底;第二,是记旋律,一般优美点的小百花唱段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它的配乐也不是小歌班那种的笃腔,很有诗情画意;第三,琢磨方言,源尤其是偶老家嵊州那带的地方话,当然这个比较困难,如不能,上海话也可;第四,听唱段,偶还是推荐你听小百花类的唱段,比老掉牙的几十年前的要好听很多。听多了唱段,就似熟读唐诗,迟早会的了百。第五,莫看莫听整段的戏(梁祝除外,它全部都是精妙唱段,非常成熟),没意思,又浪费时间,了解度剧情即可,越剧的卖点是旋律,不是戏文。暂列五点,供你参考,可以花费少而所得多

张桂凤的逝世 2012年3月4日凌晨,越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凤因病在沪去世,享年89岁。张桂凤一生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8年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张桂凤1922年11月13日出生于浙江萧山坎山镇。1936年入科班学戏,拜袁曾灿为师,工老生,兼习小生、花脸。出科后参加越明舞台,演出于绍兴、金华、兰溪、常山等地,名声初扬。1942年到袁雪芬从事新越剧的大来剧场演戏。1949年上海解放后,进入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上海市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打金枝》中的唐皇,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转为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曾赴德国、前苏联和朝鲜演出。1960年起曾多次到香港演出《金山战鼓》、《西厢记》、《李娃传》、《凄凉辽宫月》等剧目。张桂凤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好学不倦,唱腔刚劲质朴,顿挫分明,自成一格。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她参加而被摄制成戏曲电视片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李娃传》、《西厢记》等。1991年,她将其拿手的折子戏及片段,摄制成6集电视片《张桂凤艺术集锦》。3月4日记者从上海越剧院了解到,老人虽然退休多年,但对越剧事业一直十分关注,赵志刚等。

#西厢记#上海越剧演出#越剧王文娟去世#越剧#红楼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