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怎么回事? 组氨酸在脱羧酶

2020-10-05知识8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怎么回事? 病原学 吃青皮2113红肉类海鱼警惕组胺中毒鱼5261类引起的组胺中4102毒是由于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1653些鱼类而引起的类过敏性食物中毒。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因而鱼类组胺的产生与其含组胺酸多少有关。青皮红肉的鱼类,带鱼,鲣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竹荚鱼等的肌肉含血红蛋白较多,因此组氨酸含量也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污染,并在适宜的条件下,组胺酸被脱羧而产生组胺。组胺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支气管收缩。中毒表现 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刺痛,烧灼感,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晕,心动加速,荨麻疹等。1-2天恢复,预后良好,未见死亡。预防措施 防止鱼类腐败变质。冷冻冷藏,减少污染,腌制食用盐量不低于25%。青皮红肉鱼类中组胺含量超过100mg/100g者不得上市销售。消费者购买青皮红肉时要注意其新鲜质量,并及时烹调。烹调时加醋烧煮和油炸等可使组胺减少(至2/3左右)。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怎么回事? 组氨酸在脱羧酶

组氨酸脱羧酶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怎么回事? 组氨酸在脱羧酶

狗肉和黄鳝为什么不能一起吃? 黄鳝与狗肉、狗血相克狗肉、狗血,皆有温热动火、助阳之性;黄鳝甘而大温,二者同食,温热助火作用更强,不利于常人。且黄鳝有腥气,更不能与狗肉同煮。另外,有毒的黄鳝易被误认为食物相克:一般黄鳝无毒,味道鲜美,但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则有毒。一是水域污染:水中有毒物质在鳝体内积聚,达到一定浓度,人如误食,轻则致病,重则丧命。二是组胺中毒:黄鳝体内蛋白质含量很高,其中有游离的组氨酸。黄鳝死后,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大量组氨酸脱羧酶,组氨酸在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组胺。人吃了含组胺的黄鳝也会中毒。人们若在进食有毒黄鳝时配食他物,则很容易误认为是食物相克。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怎么回事? 组氨酸在脱羧酶

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 组氨酸脱羧酶,氨基酸脱羧酶的一种,催化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反应的酶,EC.4.1.1.22,肠内细菌和乳酸杆菌等都含有这酶,在动物组织中,肾脏和肝脏发现较多,但胰脏中比较少,并认为。

#健康#组氨酸#食品安全#组胺#氨基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