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大起底,他们背后那个铁罐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2020-07-20新闻16

这个罐子不神秘哈,就是个防毒面具盒而已!

二战时期,德国士兵几乎装备着全世界最为精良的作战武器。他们的身上挂满了花样繁多的单兵作战装备,用以应对各种战场情况的需求。

其中最为神秘、惹眼的“大块头”装备,无疑是步兵背部悬挂的一个直径约300mm、长度为625mm的圆柱形铁罐。这个圆柱形铁罐既不是餐盒,也不是“科学电子炮”,而是装载防毒面具的容器。

一战时期,法国军火制造商研制出了一种类似于“催泪瓦斯”的手榴弹,这种通过化学气体扰乱敌军步兵正常行动的武器在“一战”战场上大显身手,引得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德国在此背景下,研制出了一款最为“阴毒”的化学武器“氯气毒气弹”。

氯气毒气弹被德国投入“一战”之初,英、法等协约国军队并没有防御化学武器的有效性装备,于是在防毒面研制成功之后,便成为了一战战场上,交战双方必备的防御性武器。

防毒面具罐的构造看似简单,实则颇为复杂。

防毒面具罐于1930年开始投入生产,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停止。防毒面具罐,由钢制罐体、罐盖、闭锁器、尼龙背带四部分组成,携带方式可背、可挂,重量约0.5kg。如依照长短分类,可分为长短两型,短型高612.5mm,直径长312.5mm,短型仿毒面具罐多分配于空军使用。长型高687.5mm,直径过长,占据空间更多。所以长型防毒面具罐多分配于陆军使用。

由于防毒面具是一种“十分脆弱”的防御性用具,一旦表面发生破损,将会影响“防毒”的整体效果,经不过摩擦和碰撞,只要有个针尖大小的破洞,就会失去作用。而且防毒面具里最重要的活性炭也很容易受潮战士很可能为此送命。所以防毒面具罐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保险性和具备在突发情况下修复面具的功能。

防毒面具罐内部安装有减震效果极佳的“特质半圆环装铁丝”,这种铁丝能够减小防毒面具在罐内的振动。防毒面具罐的盖子中配有隐蔽夹层,夹层中储存着备用的镜片,配合防毒面具的可拆卸设计,在镜片破碎时能够使用备用镜片修理防毒面具。

一战结束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化学武器”是最邪恶且不人道的武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日内瓦协议》上签订条约,呼吁在战场上停止使用化学武器,虽然毒气弹、毒瓦斯等化学武器被国际禁止,但一战战胜国俱有不销毁化学武器的权力。

于是在二战战场上,对化学武器心有余悸的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将防毒面具作为防御性装备配发给战士们,尤其是一丝不苟的德国,几乎每一个步兵身上都背着防毒面具罐。虽然整个二战过程中只有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经常施放毒气弹。在欧洲战场上,德军不敢像一战时那样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同时盟军也没有对其进行化武攻击,但希特勒防范于未然,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一直要求士兵们随身携带防毒面具。

话说在第一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曾亲受其害,双眼差点失明。

1916年,德国向法国的凡尔登城市发起了进攻,凡尔登战役在历史上称为“战争绞肉机”,交战双方伤亡惨重。

德国为了尽快扭转失利的局面,大规模使用毒气弹。当时德国士兵不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防毒面具,希特勒当时就没有防毒面具。毒气弹爆炸后随着风向飘向敌人的阵地,就在这时,风向突然转变,希特勒的眼睛随之受到了伤害。

希特勒的眼睛暂时失明,很快被送到后方疗养。也许是上帝垂爱这个未来的德国元首,治疗半年后恢复了视力。这个经历让他印象深刻,为避免重蹈覆辙,他对士兵的化学防护十分上心,要求前线士兵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随身携带防毒面具。

不过如果看到苏联军人也背着类似保温杯的罐子,不要怀疑,不要惊讶,战斗民族的罐子中装的一定是最烈的伏特加。

用战斗民族的话说就是:“防毒面具?不需要的。给我们人手一瓶伏特加,苏联红军定能从涅瓦河东岸直线推向德国柏林,我们是单挑全世界的苏维埃醉熊。”

#世界大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